-->

多雨区与雨影区

一雨区与迎风坡
多雨区:即降水较多的区域。

迎风坡:迎风坡的主要特征就是风沿斜坡往上吹。在迎风坡,由于地形对暖湿气流的阻挡使其被迫抬升而降温,易成云致雨,这种雨被称为地形雨,降水较多。

【迎风坡是多雨区,但多雨区不只在迎风坡】

二雨影区与背风坡
雨影区:雨影区是指山脉的背风面降雨量较少的地区。因盛行风向变化不大,潮湿气流受高山阻挡,被迫抬升致雨降落于迎风面,使气流中水汽大大减少,翻山后下沉增温,造成背风面地区少雨。

(迎风、背风坡是对于山脉两侧山坡而言,在背风坡一侧降水较少的区域称为背风面,存在雨影效应,属于雨影区。如墨累达令盆地位于雨影区,但已不再背风坡上了)

背风坡:背风坡是指形成地形雨当中的地形一侧降水较少的那一侧。因为这一面正好处于暖湿气流被地形阻挡的背面,因此而得名。

【背风坡属于雨影区,雨影区不仅是背风坡】

典型的雨影区

1.亚洲

(1)高加索山脉主峰往西,兴都库什山脉、帕米尔高原往东的向风面造成了卡拉库姆沙漠、克孜勒库姆沙漠的里海以东的雨影区,以及哈萨克草原的半干旱情况。

(2)黎巴嫩山脉的高峰造成了贝卡谷地和前黎巴嫩山脉北部的雨影区。

(3)朱迪亚丘陵造成了朱迪亚沙漠和死海雨影区。

伊朗的卢特荒漠位于厄尔布尔士山脉和札格罗斯山脉的雨影区,是地球上最无生机的地区之一。

(4)喜马拉雅山脉及其连接山脉造成了中亚地区的干旱情况,包括蒙古戈壁沙漠、蒙古草原和中国西北部。

鄂尔多斯沙漠是由卡拉纳伦-乌拉、Sheitenula、阴山山脉、北至大兴安岭南端这一系列山脉的雨影区而形成的。

(5)塔尔沙漠处于阿拉瓦利山脉东南、喜马拉雅山脉东北、基尔塔尔山脉和苏来曼山脉以西的雨影区。

(6)德干高原上西高止山脉的东部雨影区,即卡纳塔克邦(印度邦名)北部、索拉普、Beed、奥斯曼阿巴德以及印度维达巴高原。

(7)缅甸中部位于若开山脉的雨影区,年降水量仅为750mm(30英寸);而若开邦海岸的降水量却高达5.5m(220英尺)。

(8)东京、日本关东平原在冬季明显比日本其他地区干燥,这是由于其周围包括日本阿尔卑斯山脉在内的山脉形成了雨影区,阻止了来自西伯利亚的盛行风。

2.南美洲

(1)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是地球上非两极的最干燥的地区,因为它东部被安第斯山脉阻止了来自亚马逊水域的湿气,而西部被来自太平洋的高气压和寒冷的洋流阻止了降水。

(2)阿根廷的葡萄酒产区门多萨的种植业完全依赖于安第斯山脉冰川融化的水源来灌溉。然而,附近的智利葡萄酒产区中央山谷却由于位于安第斯山脉的智利一侧,具有海洋性气候。

(3)库约地区和东部巴塔哥尼亚位于安第斯山脉的盛行风雨影区。由于山脉高度降低,位于安第斯山麓东部的地区干旱程度较低;造成了巴塔哥尼亚沙漠在大西洋海岸线形一侧十分干燥,形成了著名的干旱对角线气候模式。

(4)哥伦比亚北部的瓜希拉半岛处于圣玛尔塔内华达山脉的雨影区。尽管它地处热带纬度,但是非常干旱,一年中有七到八个月几乎没有降雨,种植全靠灌溉。

3.北美和加勒比海地区

(1)从大范围来看,整个北美内陆平原都位于北美科迪勒拉山系的雨影区,因而携带潮湿的太平洋水汽的盛行西风不能到达北美。然而,雨影效应最明显的,是科迪勒拉山系的山谷区域,它直接位于山系的背风面。美国西部最明显的雨影区则是由于内华达山脉造成的。

(2)纽约州北部的查普林山谷位于阿第伦达克山脉的雨影区。

(3)美国和墨西哥的盆地和山区,包括俄勒冈州、华盛顿和大盆地的喀斯喀特山脉以东的干旱地区,涵盖了几乎全部内华达州和部分犹他州,都处于雨影区。此外,喀斯喀特山脉也造成了华盛顿东部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州的哥伦比亚盆地的雨影效应。

(4)夏威夷也有雨影区,有的地区甚至是沙漠。地形抬升造成了考艾岛世界第二的年降水量——12.7米(500英寸),而其背风面则成为雨影区。此外,卡霍奥拉维岛位于东毛伊岛火山的雨影区。

(5)加利福尼亚州中部和南部的海岸山脉东面坡阻断了南边圣华金河谷的降水,形成了贝克尔斯菲市周围的沙漠化气候。

(6)由于圣克鲁斯山最高峰的雨影效应,圣何塞(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和周围的城市通常比旧金山湾其他地区干燥。

(7)史魁恩(位于华盛顿州)周边的邓杰内斯山谷处于奥林匹克山脉的雨影区。该地区年降水量仅10-15英寸,还不到临近的天使港降水的一半。

(8)莫哈韦沙漠、黑岩沙漠、索诺拉沙漠和奇瓦瓦沙漠都处于雨影区。

(9)美国欧文斯山谷处于内华达山脉的雨影区。

美国死亡谷位于太平洋海岸山脉和内华达山脉的雨影区,是北美最干旱的地区,也是地球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

(9)科罗拉多前山脉位于大陆分水岭的雨影区。分水岭西部许多地区年降水量可达1000mm(40英寸),然而东部一些地区,尤其是丹佛和科罗拉多州普韦布洛,通常仅有12-19英寸。

(10)弗吉尼亚州的谢南多厄河谷处于阿巴拉契亚山脉和蓝岭山脉之间,来自西部和东南部的水分都受到阻挡,因此比其他弗吉尼亚州和美国东南部地区要干旱。

伊斯帕尼奥拉岛、古巴和牙买加,西南部位于信风的雨影区,年降水量仅400mm(16英寸);而东北部非雨影区的降水则高达2000mm(79英寸),在一些高原地区甚至达到5000mm(200英寸)。

4.欧洲

(1)由于西南盛行风,北部英格兰的北乃恩山脉、威尔士山区、湖区和苏格兰高地造成了一个巨大的雨影区,包含了英国东部绝大部分地区。

(2)塔卡布连山脉造成了其北部"绿色西班牙"和中部高原干旱气候的巨大反差。朝北的山坡接受来自比斯开湾大量的降雨,然而南边的山坡却处于雨影区。

(3)阿尔卑斯山脉内部的一些山谷也处于周围山脉造成的雨影区,如法国的布里昂松,瑞士的策尔内茨特区。

5.非洲

(1)马达加斯加的迎风面受到东面的陆上风影响,是潮湿的热带;而岛的西部和南部处于中央高原的雨影区,只有荆棘林和沙漠。

(2)布里德河谷和卡鲁横亘在褶皱山脉中央,气候干旱。

(3)撒哈拉沙漠由于周边山脉造成的两股雨影效应而更加干旱——西北面有阿特拉斯山脉,它位于非洲之角的埃塞俄比亚;此外还有埃塞俄比亚高原,这条山脉更大,雨影效果更加显著。

(4)非洲之角的沙漠地区,如达纳基勒沙漠,都受到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雨影效应而造成的干燥而炎热的空气影响。

6.大洋洲

(1)新喀里多尼亚横跨南回归线,位于南纬19°~23°之间。岛上的气候是热带气候,降雨来自东面的信风。而格朗德特尔岛西部位于位于中部山区的雨影区,平均降水量显著较低。

(2)新西兰南岛有着地球上最显著的雨影气候区。南阿尔卑斯山拦截了来自塔斯曼海的水分,每年沉降了约6300mm(250英寸)~8900mm(350英寸)雨水,产生大量冰川。而到了南阿尔卑斯山的东部,不到雪峰50km的地区,年降水量则下降至不到760mm(30英寸),有的地区甚至不到380mm(15英寸)。

(3)澳大利亚的大分水岭的东西两侧也是雨影效应的典型代表。大分水岭东侧受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降水多;而西侧被大分水岭阻隔,水汽不易输送到此地,降水少,西侧就为雨影区。另外,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因受东南信风和马达加斯加暖流影响,在岛中山脉以东形成地形雨,降水多;西侧受雨影效应影响,降水少,为雨影区。

评论Comment

↓↓↓↓
取消留言

公告Notice

欢迎加入谷歌blogger交流群:125691905 设计:臧超 by臧超地理工作室 Github代码 本站开源 网站大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臧超地理频道 | Powered by Blogger Design by ronangelo | Blogger Theme by NewBloggerThemes.com
Theme:http://newbloggerthemes.com/frontier-blogger-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