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山东新高考模拟地理卷综合题答案

原始图文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s/4e5dvok6wvK80kBW4EsXbw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

地理试题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07年,一位法国人和一位美国人在新加坡创立了某茶叶品牌,推出了牛奶乌龙茶、火烈鸟茶、鸡尾酒时光茶等800多种不同口味的产品,销售价格从每50克60元到6000元不等。该品牌茶叶的原材料来自全球不同的茶园,产品由欧洲顶尖的制茶师手工调配,销售门店的装修风格气派优雅。据此完成1-3题。

1.该茶叶品牌在新加坡创立,主要由于当地

A.制茶技术先进         B.原材料充足

C.市场需求量大         D.贸易条件好

2.该品牌茶叶的核心竞争优势是

A.多样的原料来源       B.多元的创新产品

C.较低的销售价格       D.优雅的销售门店

3.该品牌茶叶销售门店的最佳区位是

A.茶叶批发市场       B.住宅区周边

C.大型商业中心       D.茶叶种植园

答案:1.D  2.B  3.C

解析:第1题,由"产品由欧洲顶尖的制茶师手工调配"知,并非当地"制茶技术先进",排除A;由"该品牌茶叶的原材料来自全球不同的茶园"知,并非当地"原材料充足",排除B;由所学知识知,新加坡是个岛国,面积狭小,"市场需求量大"不可能,排除C;新加坡是个岛国,地理位置及其重要,国际贸易、加工业、旅游业是其经济的三大支柱,贸易条件好应是该茶叶品牌在新加坡创立的主要原因。

第2题,"核心竞争优势"应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一般来讲,"人无我有"即创新产品或创新品牌;"人有我优"主要体现为"物美、价廉"。D选项其他商品也可以做到;C选项与材料不符,一两在60-6000元之间,不能说价格低;A选项不会成为核心竞争优势——因为中间经过加工等一系列过程,最终的产品品质才是主要的;结合材料知"多元的创新产品"是"人无我有的",应是其核心竞争优势。

第3题,由材料知"该品牌茶叶的销售门店的装修风格气派优雅",而且"销售价格从每50克60元到6000元不等",特别是高档茶叶价格不菲,只有"大型商业中心"才是其最佳区位。

评价:情境新,生活化气息浓,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跃然纸上。

河涌是广东方言中对河流的称谓,在广州地区主要指除珠江干流以外的河道水系。广州的河涌纵横交错,景色优美,曾经是城区居民的生活水源(图1)。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产生活污水不断排入城区内的河涌,污水易在涌内迁回往复,消散缓慢,污染严重。1997年广州开始采取"两闸联控"、"抽水补水"等措施整治河涌。其中,"两闸联控"指通过河涌两端闸门的调控,提高涌内水位,实现涌内水的单向流动,达到"流水不腐"的治理效果。据此完成4-5题。




4.污水易在河涌内迂回往复,主要由于


A.潮汐涨落的影响       B.流域降水集中


C.城区地形起伏小       D.河涌纵横交错


5.适宜采用"两闸联控"措施治理水污染的


河涌是


A.乌涌           B.猎德涌


C.海珠涌         D.大冲口涌


答案:4.A  5.C


解析:第4题,由"河涌是广东方言中对河流的称谓,在广州地区主要指除珠江干流以外的河道水系"知,图中的"河涌"主要是指"支流",污水在"支流"中"往复",能够出现这种现象的只能是"潮汐涨落的影响"的影响。


第5题,由材料知,"两闸联控"指通过河涌两端闸门的调控,提高涌内水位,实现涌内水的单向流动,达到"流水不腐"的治理效果。由图知,ABD均为单向支流,只有海珠涌联通连两个河道,最适合通过"两闸联控"措施治理水污染。


评价:此题组对山东的孩子来讲有点儿"非生活化",首先地势低洼的沿海河道受潮汐涨落的影响不很清楚;其次,材料说"曾经是城区居民的生活水源"对思维造成干扰,容易让人首先排除"潮汐涨落的影响",因为潮汐涨落的影响如果影响到水流的话,一定影响到水质,不会成为"生活水源"。


赤峰市气象局研究人员为研究本市降水的空间差异,根据多年观测数据,绘制了赤峰市年降水量等值线图(图2)。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A.149mm          B.239mm


C.321mm          D.351mm


7.影响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


C.大气环流         D.地形


答案:6.B  7.D


解析:第6题,由材料知,大局子的年降水量在500—550mm之间,花都什的年降水量在300—350mm之间,通过计算知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值在150—250mm之间。只有选项B在此范围之内。


第7题,由图中信息知,大局子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带,降水多;花都什位于河流下游地带,降水少;再考虑周边的山脉走向,与夏季风的风向,可知影响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评价: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要素关联,地理味道十足。


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三种径流成分汇集到河道中形成河流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图3示意一次暴雨后某流域出口处河流径流量变化过程。据此完成8-9题。




8.该流域地表径流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是



A.T1         B.T2


C.T3         D.T4


9.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后,发生同样的降雨会导致


A.Q1减少,Q2增加          B.Q2减少,Q3增加


C.Q1增加,Q2减少          D.Q2增加,Q3减少


答案:8.B  9.A


解析:第8题,此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读懂示意图的含义,二是明确设问问的是"地表径流",不是全部径流。图中实曲线表示径流总量,曲线下面表示某一时候不同类型径流的结构组成,由图知T1之前地表径流在不断增加,T1-T2地表径流在不断减少,直致T2时刻地表径流为0,即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


第9题,植被覆盖提高,会使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即Q1减少、Q2增加、Q3增加。


评价: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水循环原理考查充分。地理味浓厚。



人口高龄化率是指某一地区某一时点80岁及以上人口占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人口高龄化率越来越高。某课题组研究我国人口高龄化状况,发现东、中部地区人口高龄化率演变速度及增长态势存在差异(图4)。据此完成10-11题。




10.2010-2015年,东部与中部地区人口高龄化率差距大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社会保障更好           


B.东部地区老龄人口基数小


C.中部地区自然环境优越           


D.中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高


11.据图中预测,中部地区平均寿命延长对其人口高龄化率影响最显著的时段是


A.2015-2020年         B.2020-2030年


C.2030-2040年         D.2040-2050年


答案:10.A  11.D


解析:第10题,此题适合用排除法。BCD三个选项结合已有知识及生活感知,表述均错误,只有A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


第11题,据图知,2015年之后为高龄化率预测值,2040—2050年斜率最高,应是对其人口高龄化率影响最显著的时段。


评价:此题情境新,设问新,选项设置有待改进。



一个地区的风受局地风与背景风的共同影响。某气象研究团队选取河北崇礼山区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两个冬季的气象观测资料,探究了山谷风的日变化特征。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时日,山风一般自22时起,至次日7时结束;谷风一般自10时起,至16时结束。据此完成12-13题。


12.有利于观测到较强山谷风的天气条件是


A.背景风较弱的晴天              


B.背景风较弱的阴天


C.背景风较强的睛天             


D.背景风较强的阴天


13.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时日,影响崇礼山区山风与谷风时长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背景风速      B.植被覆盖


C.昼夜长短      D.山坡坡度


答案:12.A   13.C


解析:第12题,由"一个地区的风受局地风与背景风的共同影响"知,山谷风应在背景风较弱的时候较强,排除C、D。又因山谷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山坡与谷地的受热不均,只有在背景风较弱的晴天这种"受热不均"才会更强,山谷风才会较强,A对,B错。


第13题,该区域为河北省,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我国北方的冬季,植被覆盖变化不大;同一区域短时期内,山坡坡度也不会变化。没有变化的事物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BD可排除。背景风速只会影响山风或谷风的强度,不会影响"时长",排除A。昼长长短,为影响到山坡与谷地的"受热时间",进而影响山风与谷风时长。答案为C。


评价:情境新,生活化气息浓,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跃然纸上,地理味十足。



秦岭-大巴山山区由一系列东西走向、南北排列的山地组成,具有南北过渡的地理-生态属性,因此常被作为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秦巴山区形成了复杂多样且具有过渡性质的山地垂直带。某研究小组在对该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绘制了部分山地的垂直带谱(图5)。据此完成14-15题。




14.下列山地按照自南向北顺序排列的是


A.米仓山、三峡大老岭、草链岭、太白山


B.太白山、草链岭、三峡大老岭、米仓山


C.草链岭、太白山、米仓山、三峡大老岭


D.三峡大老岭、米仓山、太白山、草链岭


15.太白山南北坡高山灌丛草甸带分布差异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基本相同


B.坡面环境差异小


C.坡度差异不大


D.坡面相互影响小


答案:14.D   15.B


解析:第14题,宏观来讲"秦岭-大巴山山区"以南为四川盆地,整体来看越往南基面海拔应该越低。所以判断此题一方面根据基面海拔,另一方面根据基带及垂直带谱的变化。这里借用公众号"讲地又讲理"粉丝李老师的留言①一般山体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看海拔;水平自然带的分布看基带。不同山体比较所处纬度高地低应看基带。②通过分析:各山体垂直自然带按垂直带谱分异规律分布正常。确定基带不是非地带性分异。③排除了基带的非地带性分异,就可以据基带的自然带判断出纬度高低了。(平时判别纬度高低一般不看海拔。若不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时才去思考)。或者不慎密的说,本题可以不考虑海拔。可以说,"海拔"在这道题里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将理论自然带的分异规律用于实践。


另外此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关键点:三峡大老岭与米仓山相比,米仓山有南北坡的差异,而三峡大老岭则没有南北坡之分——这就说明,三峡大老龄南北坡一样,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进而判断三峡大老龄在最南面。


第15题,太白山南北坡高山灌丛草甸带均位于山顶。在山顶处,不同坡向的的水分、热量相互交换较强,水热条件基本一致,两坡在山顶处坡面环境差异小,水热条件差别小,高山灌丛草甸带分布差异小,答案选B。


评价:宏观把控,细处着眼,综合思维,第15题2017年课标I卷27题痕迹明显。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是国际闻名的优质小麦生产国和出口国,但其小麦产量和出口量的 年际波动幅度均较大。哈萨克斯坦小麦采取原生态的种植方式,亩产一般在80千克左右,而 我国小麦亩产一般在400千克左右。


国内某粮油企业在新疆阿拉山口(图6)保税区建设了面粉加工厂,通过中欧班列从哈萨 克斯坦进口小麦,生产的面粉销往国内各地。近年来,该企业尝试在哈萨克斯坦种植小麦,并逐步扩大种植面积。


 


(1)分析哈萨克斯坦小麦品质高的原因。(4分)


(2)分析该粮油企业在阿拉山口保税区建面粉加工厂的有利条件。(6分)


(3)说明该粮油企业在哈萨克斯坦种植小麦对当地经济的积极意义。(4分)


正式答案:(1)采取原生态种植方式,不施化肥与农药,无农药残留;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小麦营养成分的积累。(4分)


(2)靠近哈萨克斯坦优质小麦供应地;有铁路连通,交通便利,利于原料运输;位于保税区,有政策优势,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6分)


(3)利于当地小麦品种的改良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利于当地小麦产量的增加和经济效益的提高。(4分)


民间答案:(1)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小麦品质优良;采用原生态种植,施用的化肥、农药少。纬度高气温低,生长期长,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2)(地处边境、中哈边境)接近优质原料产地;(中欧班列经过)交通便捷;作为保税区,有优惠的税收贸易政策;基础设施较完善;(我国)市场需求旺盛。


(3)雇用当地工人,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当地经济收入(2分)


租用土地,为地方和政府带来租金和税收等经济收入


补充答案:促进当地农业机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正式答案:利于当地小麦品种的改良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利于当地小麦产量的增加和经济效益的提高。(4分)


解析:(1)影响农产品品质可从光照、气温日较差、生长期、水源、土壤、科技、农业生产方式等角度回答。


(2)影响工业区位选址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①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②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③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 边境保税区的农产品加工业主要考虑原料地、交通、政策、基础设施等因素


(3)对当地经济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对产业的带动,提高地方的财政收入和当地人经济收入。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白族先民在苍山脚下、洱海湖畔修建的太和城、大厘城、羊苴咩城三座古城曾先后作为我 国古"南诏国"的王都(图7),持续长达515年。其中,太和城40年,大厘城25年,羊苴咩城则长达450年。羊苴哮城自八世纪中叶已被称为"大理城",古城西侧有村曰"水碓村" (水碓即水磨),曾是加工米的地方。三座古城附近溪流流量数据见表1。




(1)分析太和城、大厘城、羊苴咩城便于防卫的条件。(4分)



(2)分析与羊苴咩城相比,溪流对太和城、大厘城的不利影响。(4分)


(3 )指出"水碓村"选址在大理古城西侧的有利条件。(4分)


正式答案:(1)西有高山、东有湖泊的阻挡,形成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南北两端山地与洱海距离近,便于修建防御工事,工程量小。(4分)


(2)流经太和城附近的两条溪流年径流量小,枯水季节流量小,为城市提供的水资源量少;流经大厘城附近的一条溪流洪峰流量大,容易发生洪水等灾害,威胁城市安全。(4分)


(3)坡度大,水流动能大;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4分)


民间答案:(1)三城市东部为洱海,洱海面积广大,东西较宽,可作天险防止外敌入侵。


三城市西部山地高大,可作为天然屏障,利于防御外敌入侵


地势西高东低,利于排水泄洪,防洪形势好。


补充答案:城市所在地区南北进出通道狭窄,且有东西向溪流阻隔,易守难攻。


(2)羊苴咩城溪流较多,空间分布均匀,年径流量和洪水期流量适中便于利用,枯水期流量相对较大,可满足用水需求。


太和城河流数量较少,流量较小,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用水需求,易产生水资源短缺;


大厘城尤其是洪水期流量过大,在加上大厘城地势平坦起伏小,不利于排水泄洪,易发生洪涝灾害。


(3)西部地势较高,水质较好。西部坡度大,水能资源丰富,可为大米加工提供动力资源。


解析:(1)本题主要考场城市建设的区位条件,古代城池选址既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便于农业生产,还要考虑城市的安全,能够防御外敌入侵,减少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


(2)河流的净流量尤其是旱季流量大小是城镇选址的重要条件,水量过小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求,水量过大则会带来洪涝等自然灾害。河流的数量和空间布局也影响水资源利用的便利性。水环境是南诏迁都和羊苴咩城长期为都的重要原因。


(3)水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指在加工的过程中通常加入水状的切削液,所以俗称水磨。磨是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器。开始用人力和畜力,到了晋代,中国发明了用水作动力的水磨。水磨的动力部分是一个卧式水轮,在轮的主轴上安装磨的上扇,流水冲动水轮带动磨转动。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后来人们发明一种构造比较复杂的水磨。一个水轮能带动几个磨转动。这种水磨叫做水转连机磨。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在干旱内陆区,往往是"以水定地",水资源的分布格局与开发利用直接决定了绿洲的大 小和规模。高昌区绿洲位于天山南麓的洪积扇平原上(图8),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典型的 农业绿洲,生态环境脆弱。近30年来,高昌绿洲区降水趋势平稳,年平均气温变化不大。农 业生产以河泉水、坎儿井、水渠以及机电井提取地下水等方式联合灌溉。1989年,高昌区农 业绿洲的面积为400km2,而现在绿洲规模和空间格局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图9)。绿洲东部 为扩张区,以水渠、机电井联合灌溉为主,大力发展种植业,积极推进绿洲城镇化、工业化; 西部为缩减区,以坎儿井灌溉为主,多发展农牧经济,弃耕扌畧荒、牧场迁移现象时常发生。




(1)据图9信息,补充完成高昌区绿洲面积变化折线图,并描述1989-2016年高昌区绿 洲面积的变化趋势。(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6分)


 




(2 )分析甲地农业绿洲面积缩减的原因。(4分)


(3)有人提岀,要进一步加强高昌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提高本区绿洲开发规模。对此,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4分)


正式答案:(1)1989-1997年绿洲面积缩减;1997-2016年绿洲面积持续扩张。(2分)


(1)答案:



 


民间答案:绿洲面积总体上呈扩大趋势,1989-1997年绿洲有所缩减,1997-2016年绿洲面积均在扩大,并且呈现直线上升趋势,绿洲扩张速度较快。


解析:更正:昨日因计算疏忽,数据多算了10,下面为准确数据。由图9可知,1989-1997年,绿洲面积扩张了65km²,缩减了100km²,实际面积由400km²变为365km²;1997-2002年绿洲面积扩张了203km²,缩减了68km²,实际面积由365km²变为500km²;2002-2009年绿洲面积扩张了243km²,缩减了70km²,实际面积由500km²变为673km²;2009-2016年绿洲面积扩张了207km²,缩减了99km²,实际面积由673km²变为781km²;


高昌绿洲面积扩张与退缩情况并存,但总体来看,绿洲面积扩张显著。1989-1997年绿洲面积小规模缩减,从997年开始绿洲面积进入大范围的扩张,1997-2002年绿洲面积扩张速度最快,2016年达到最大781km²,整个期间,高昌绿洲面积扩张了381km²,增长率达到将近95%。


正式答案:(2)甲地位于农业绿湖区西部,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深,水量小,地下水开采条件差,水资源供给不足;由于东部大量抽取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西部坎儿井水量补给不足。(4分)


民间答案:甲地以农牧经济为主,弃耕、撂荒、牧场迁移导致绿洲萎缩;甲地以坎儿井灌溉为主,区域内机电井过度提取使用地下水,减少了地下水对坎儿井的补给,坎儿井干涸,绿洲面积萎缩。



解析:整体上高昌区绿洲东部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部,东部大力发展种植业,积极推进绿洲城镇化和工业化,绿洲以内部填充的方式向外扩张,高昌区西部区域,多发展农牧经济,这种生产方式波动性较大,弃耕撂荒牧场迁移现象时常发生,导致了该区域绿洲面积退缩、波动变化,也使得绿洲景观格局破碎带上升。在干旱环境中,往往是"以水定地",高昌绿洲的 发展依靠泉水、坎儿井、水渠以及机电井联合灌溉,水资源的分布格局与开发利用直接决定了绿洲的大小和规模。由于渠道防渗、机电井地区使用地下水,减少了地下水对坎儿井的补给,坎儿井水量减少乃至大量干涸,进而导致西部坎儿井灌区绿洲面积退缩。但是水渠、机井等灌溉配套设施的增加使得东部联合灌区的水源供给更充足,促进了该区域绿洲的扩张。在现代化农业中,随着农业技术、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效节水农业建设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水土资源利用更趋于高产高效,也为东部绿洲面积的扩张提供了必要条件。除了上述因素,国家和地区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也对该区域绿洲的扩张起到重要作用。


正式答案:(3)同意。该地区水资源相对充足,可以适度开发;通过改进灌溉技术、建设节水工程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环境承载力。(4分)


不同意。本区为典型生态脆弱区,水资源较少,环境承载力较小;水资源开发过度,会影响该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4分)


(任选一个观点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个观点计分。)


民间答案:



赞同: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环境承载力;通过扩大绿洲规模,可以促进该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不赞同:过度开发绿洲规模,会加剧该地区水资源的短缺,西部地区等局部地区绿洲的退缩,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地区经济生态发展的不均衡。


解析:对于以耕地为主的高昌区绿洲来说,适宜的绿洲规模是绿洲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水资源是绿洲生存的基础,也是决定其规模的关键因素。因而需要"以水定地",确定绿洲适宜发展的规模,特别是农耕面积,通话四对绿洲农业结构进行调整,适当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改进灌溉技术,加大节水工程建设,建立高效节水型社会;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绿洲防护林建设;提高人口素质,提倡科技兴农。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2019年7月,李老师带领研学小组去宁夏中卫市沙坡头考察,沿途经过干旱的山区,远远望去,一片荒凉景色。车到山前,同学们却惊奇地发现,在铺满砾石的坡地上"摆"着一个个圆滚滚的大西瓜(图10)。李老师介绍,这是劳动人民为适应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在长期 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抗旱耕作形式——砂田。砂田也叫"铺砂地"、"压砂田",是在旱 田之上铺盖了一层6—15cm厚的粗砂砾或卵石加粗砂的田地(图10 )。同学们通过网络查询了解到,中国的砂田起源于甘肃中部,并逐渐扩展到毗邻的陇东、河西和宁夏、青海的部分地区, 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砂田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地区,附近有黄河及其支流或者古河道分布。




(1)与当地瓜农交谈中,师生们了解到营建一亩砂田竟然需要500—800吨砂石。推测铺设砂田所用砂砾或卵石的主要来源。(3分)


正式答案:(1)现代河道、古河道、洪积扇。(3分)


民间答案:来源于周边沙漠,周边沙漠化面积较大,粗砂砾较多


来源于黄河及其支流河漫滩和古河道河床,卵石一般形成于河流之中


解析:鹅卵石卵石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岩石风化、崩塌阶段;第二阶段是岩石在河流中被河水搬运和磨圆阶段。鹅卵石大量堆积一般在河流中游





(2)李老师告诉同学们,砂田与地膜覆盖虽然都是旱作农业生产栽培技术,但各有特点。 简述与地膜覆盖相比,采用砂砾或卵石覆盖的主要优点。(8分)


正式答案:(2)能有效接纳自然降水;土壤的透气性好;砂田气温的日较差大;对环境的污染小。(8分)


听说学生答多了不扣分


民间答案:蓄水保墒:便于截留和拦蓄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提高土壤中的含水量


增温保温:砾石卵石吸热效应明显,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温度,有利于早春产品的种植和成熟。


控盐压碱:防止了土壤的风水日晒,减少蒸发,抑制盐分的上升,降低了土壤的盐碱化


保持水土:减少了风沙和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提高土壤肥力


抑草减害: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虫害


补充答案:与地膜覆盖相比,卵石覆盖对土壤的污染小,残留地膜容易破坏土壤结构,阻隔水肥运动。


材料二:与瓜农进一步交谈后,同学们了解到中卫市的压砂西瓜主要种植在环香山地区以及 中宁县、海原县等地(图11 )0同学们另从网站查到,2018年中卫市"硒砂瓜"种植面积87.9 万亩,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惠及全市干旱山区141个村28万人。但甘肃部分地区的砂田却存在撂荒现象。


(3)借鉴中卫市的经验,为砂田摟荒区的农业发展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正式答案:(3)突出砂田作物持色,培育特色优势农产品;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扩大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加大科技、资金投入等。(4分)


民间答案:推广、提高农业技术,改善农业种植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


开展农业合营、土地流转,提高规模化经营


加强对农产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给与政策扶持,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完善地方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解析:零星分散的土地经营效益低下,既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也是形成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要把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作为解决耕地撂荒问题的重要途径。一是要大力培植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市场主体,出台激励政策,鼓励这些市场主体积极接纳农户流出的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二是要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和无力耕种的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业主经营,使土地变资产,获得更多的土地收益,使耕地资源集约、地尽其用,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加速土地流转是从源头上防止撂荒现象的重要措施。


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把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撂荒突出的地区,兴修农田水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可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土地连片治理,耕地质量提高,耕作条件的改善可不同程度上解决撂荒问题。


要解决农民的增产不增收问题。


评论Comment

↓↓↓↓
取消留言

公告Notice

欢迎加入谷歌blogger交流群:125691905 设计:臧超 by臧超地理工作室 Github代码 本站开源 网站大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臧超地理频道 | Powered by Blogger Design by ronangelo | Blogger Theme by NewBloggerThemes.com
Theme:http://newbloggerthemes.com/frontier-blogger-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