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寡妇年",容易遭受"倒春寒",真是这样?有道理吗?
在我国古代的生产生活中,人们通过不同的生活经验总结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俗语,这些俗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以前生活中,人们通过研究天文,总结出了历法,也就是我们沿用至今的农历,相信很多对农业生产比较熟悉的人,都知道二十四节气。一年当中用二十四个具有代表作用的日子来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标识,立春就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象征着万物更新,生命恢复勃勃生机。
"寡妇年"就是和立春相关的说法,人们把按照农历来算一年没有立春的年份叫做寡妇年,俗称黑年,也叫无春年。小时候听家里人说,在这样的年份里,结婚以后,女性很有可能成为寡妇,所以这一年里结婚的人比较少。19年的立春按照农历来计算,恰好就是18年的除夕夜,所以19年是没有立春的,也就是大家说的寡妇年。当然,这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并没有很切实的科学依据,要合理的对待。
"倒春寒"相信关注农业生产的人一点都不陌生,因为倒春寒是属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造成气温快速下降,但是这个时候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所以很多农作物都有可能因为倒春寒而熬不住,造成产量下降。一些农民在有可能发生倒春寒的时间,就会彻夜在一些果树地,或者是庄稼地里堆上火,以此来减少损失,具体的防范措施,可以咨询相关技术人员。
"寡妇年"和"倒春寒",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一个是老祖宗根据历法总结出来的,一个是自然的天气气候变化情况,所以实在没有必要把这两种联系在一起,导致部分农民恐慌。倒春寒的发生要及时关注天气情况,听一些农业技术人员的建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这些情况。
至于俗语"寡妇年,倒春寒",我们只要辩证对待就可以了,毕竟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气候的变化情况还是以天气预报为准会好一些。
谢谢你颜值这么高还来看小编的文章,如果觉得本文有帮助的话,请劳烦为小编点赞及转发,以示鼓励,如果觉得意见不足,欢迎大家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