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在家,我想起来要给自己充充电,于是就到网上的全国地理旗舰群里面下载了这些讲座。这些讲座的直播时间,我经常因为要带孩子,很难参与。不过能够利用专门的时间来观看录像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这意味着自己可以加快一些进度,节约时间。感谢这些默默付出的地理人,尤其是负责录屏和剪辑的老师。
李老师从2017年的高考全国卷出发,认为今年的高考卷是高考改革的典型考卷,对于我们后面的高中地理教学非常有指导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今年高考结束后,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在议论今年的高考卷很不一样,感觉考的东西,老师在课堂上都没怎么重点讲。老师也觉得按照传统的三轮复习,梳理课本上的重点难点,加大模拟题的训练,效果似乎很差。学生到考场一看题目发现跟日常的模拟训练差别挺大的,甚至部分学生觉得这还是不是地理题。另外一方面就是来自上海和浙江的新高考改革,这一次的改革是先有高考改革,然后才有高中选考模式的改革。跟以往的改革不一样,以往是先有了高中教材和理念的改革,然后才是高考内容的改革。
根据李老师的讲座内容,任务新高考是一体(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四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从此出发分别结合今年的高考卷中的真题谈了如何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从高考题中发现很多高考题是给定了新的材料和情景,需要学生现学现用,而不仅仅是提取以往学过的知识;还有就是淡化与书本知识的关联,强化具体情景中的应用。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不仅能够迁移以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有很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快速应用材料新信息知识的能力,将以往所学和现今碰到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进行解题。应对方法——基于地理事象的探究教学。具体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真正走完一个探究过程,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最后的结论,或者一些模板,更要能够理解整个探究过程,考虑了哪些因素,为什么等等。
关于人文地理教学的指导,从2017年的几道题目可见都是一些城市建设、农业和工业决策的题目,是换着花样来考查具体情景下的区位因素,不过跟模板套路有些不一致,更多地是需要结合具体情景考虑,而不是死套模板,不考虑一些新的因素。为此的应对方法是——日常教学中加强角色扮演,让学生能够站到不同角度看待一个地理决策,为什么农业选择要这样,考虑哪些因素,哪个因素为主,为什么发生变化了等等。例如我就想到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南昌的地铁二号线,为什么线路要这样选线,地铁站点的设置又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二号线先开通到九龙湖这一段?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新闻,站在政府决策者的角度考虑,就可以灵活运用书本上的的知识,又能够考虑实际影响因素。
总之,面对以后的高考。我们老师需要转变观念,既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学生能够读懂理解透材料信息,灵活应变,不拘泥于教材,用地理思维应万变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