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分析:8.6第六节 巴西

8.6 巴西

一、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巴西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巴西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特点,了解发展经济的状况。
       4.举例说出巴西在森林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5.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巴西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语言)、城市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发展迅速的经济”、“人口与城市”三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中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等内容属于自然地理范围,“发展迅速的经济”和“人口与城市”中的内容属于人文地理范围。“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是“发展迅速的经济”基础,“发展迅速的经济”影响着“人口与城市”特征。
       “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这些课程标准内容的要求已在第一节和第五节进行了阐述,可以参照理解。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开篇就提供了一幅巴西地图(图8 51巴西地形分布),便于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和概括巴西的自然环境基本特点。教材首先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通过正文归纳巴西的地理位置和面积——位于南美洲东部和中部,东临大西洋,面积(8515万千米2)约占南美大陆总面积的一半。
       其次,教材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在图上概括巴西的地形特征,教材通过正文归纳巴西的地形特征——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教材通过正文简洁地介绍了亚马孙平原特征及成因,教材通过正文强调了亚马孙平原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植被特点。教材安排了阅读部分——亚马孙热带雨林和提供了图8-528-538-54三幅景观图片,介绍了巴西热带雨林的作用和现状,从而说明了巴西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教材以此为话题设计了P.102 “活动②”,引导师生共同构建开放的课堂,开发学生全面的、综合的思维能力,也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本段教材并没有强调区域地理的学科体系,巴西的气候特征只在活动(P.97活动②、P.98活动①)中点到为止。教师教学时,可以灵活处理,既可以补充地图和材料,重点探讨巴西的气候特征,也可以完成活动题即可。最后,教材通过正文介绍了巴西主要的河流——亚马孙河的源头、注入海洋、流量大小、流域面积大小、长度、支流和河口等水系和水文特征。教材设计了P.99 “活动②”,通过对比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密西西比河,引导学生分析亚马孙河等河流的水系、水文特征。影响河流流量的主要因素一般有流域面积的大小(与地形相关)、流域内的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发展迅速的经济”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这些课程标准内容的要求已在第一节进行了阐述,可以参照理解。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开篇提供一幅巴西经济地图(图8 56巴西矿产及工农业分布),让学生能够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要分析巴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通过地图、正文、景观图,教材主要提供了工业、农业两个实例让学生来分析。
       实例一,教材通过地图(图8-56)和正文列举了巴西的自然资源条件——矿产丰富(特别是铁矿资源),水能丰富;然后通过正文和图8 58简洁地介绍了巴西的工业发展特征(工业体系较完整、工业发展水平较高)和主要工业部门。让学生简要分析巴西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工业的。
       实例二,教材通过地图(图8-56)介绍了巴西农业分布特点,通过正文和图8 57介绍了巴西农业发展水平和主要农产品。结合巴西的自然条件特点,学生就可以简要分析巴西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
       “人口与城市”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这一课程标准内容的要求已在第一节进行了阐述,可以参照理解。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通过正文和图8 59提供了巴西种族和人口的资料,为了让学生能够根据这些资料说出巴西的种族和人口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教材首先介绍了巴西的人口、人种和语言状况,由此可以归纳出巴西人口较多、人种复杂、语言独特(其他拉美国家以西班牙语为主)等特征。
       其次,教材提供“图8 59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教材通过P.102 “活动① 2)”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巴西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及形成因素,教材再通过正文展示了巴西人口分布特征——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东部沿海地带、70%以上人口居住在城市。
       最后,教材通过安排P.102 “活动① 1)”,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巴西的主要城市,并分析巴西迁都的原因。教材正文介绍了巴西的主要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和巴西利亚。巴西最具有特色的城市要数其首都——巴西利亚,教材通过阅读部分和图8 60介绍了巴西利亚的位置、形态和特色,让学生初步了解现代城市布局的基本理念。

三、教学提纲

(一)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
1 面积与地理位置
2 地形
1)特征: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
2)亚马孙平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①范围:西起安第斯山东麓,东到大西洋,南北介于巴西高原和圭亚那高原之间。
②成因:由亚马孙河长期冲积而成。
③植被: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近年来破坏严重。
3 亚马孙河
1)源头和注入海洋。
2)特征:径流量世界最大、流域面积世界最广、长度世界第二、支流众多、水流平稳、河口宽阔。
4 气候
1)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2)类型分布: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亚马孙平原,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
(二)发展迅速的经济
1 巴西工业
1)特征:工业体系较完整;工业发展水平较高。
2)工业部门:钢铁、机械、汽车、化学、食品、纺织等。
3)工业的资源条件:铁矿储量巨大,水力资源丰富。
2 巴西农业
1)主要农产品:咖啡、可可、甘蔗、柑橘、大豆、牛肉等。
2)农业分布:农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三)人口与城市
1 人口特征
1)人口数量:194亿(2009年),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种构成:白色人种、混血人种、黄色人种。
3)语言:葡萄牙语。
4)人口分布:90%以上居住在东部沿海地带,70%以上居住在城市。
2 主要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巴西利亚

四、教学建议

【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
教学导入:
       方案①:话题导入——2016年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地——里约热内卢,该举办地位于哪个国家?——巴西。
       方案②:我们已经周游世界快一学期了,发现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有一个国家就有三怪:“酒精当燃料、汽车双开门、炼钢用木材”,大家猜猜这是哪个国家?——巴西。
       方案③:利用投影仪展示“面积、人口居世界前6位的国家”,请学生运用地图回答:十个国家分别位于哪个大洲?南美洲人口和面积居第一位的是哪个国家?——巴西。
2011年)部分国家的面积和人口情况
陆地面积〔万千米2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巴西
澳大利亚

1707
997
960
937
851
774
人口〔亿人)
中国
印度
美国
印度尼西亚
巴西
巴基斯坦

13. 7
12.1
3.07
2.4
1 99
1 76
教学过程:
       本“目”的教学可分四段进行———面积与地理位置、地形和植被、河流、气候。
1 面积和地理位置
课堂活动:
       活动1:课件展示“南美洲政区图”,在地图上,突出巴西的位置,让学生找出并指出:巴西位于南美洲什么部位?巴西濒临哪些海洋?巴西位于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巴西最北、最南的纬度大约是多少?在地球的“五带”中,巴西主要位于哪一个带?
       活动2:要求学生每人拿出一张白纸,仿照教材上的地图,画一幅巴西轮廓图,并在自己画的轮廓图中填出赤道、南回归线、大西洋。然后小组成员之间交流修改所画地图,教师巡视并适当点拨。教师提醒学生保存好所画地图,后面还要用到。
归纳: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和中部,东临大西洋,位于西半球,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地区。面积8515万千米2,约占南美大陆总面积的一半,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居第5位。巴西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过渡:
       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这个热带王国的自然风光吧。
2 地形和植被
课堂活动:
       活动1:要求学生观察图8 51 (特别注意图例中的“陆高与海深”),归纳巴西的地形特点。教师可以通过下列问题进行引导———巴西有哪些地形和地形区?各地形区的形状有何特点?它们面积的相对大小如何?巴西的平均海拔是高还是低?哪边高,哪边低?
       活动2:要求学生在前面画好的巴西轮廓图上标注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并画出它们大致的边界。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评价。
归纳:巴西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南部的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北部的亚马孙平原约占巴西全境的13
       活动3: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关于亚马孙平原的内容,结合地图,归纳亚马孙平原的位置、面积、植被等特征和形成原因。
归纳:
       亚马孙平原西起安第斯山东麓,东到大西洋,南北介于巴西高原与圭亚那高原之间,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由亚马孙河冲积形成。亚马孙平原覆盖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活动4: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人们一说起森林破坏,一般都会提到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破坏。为什么亚马孙热带雨林破坏能够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说出对该问题的见解。(提示:要点一是森林的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会调节大气成分、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水土等;要点二是热带雨林在所有森林中生物最为活跃,对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最大;要点三是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要点四是亚马孙热带雨林在近些年来破坏严重,严重危及全球生态。)
       活动5:结合P.102 “活动②”,教师可以把活动②设计为辩论活动来开展,由4位同学或4个小组分别扮演世界环保组织官员、当地居民、政府官员、开发商进行辩论(课前布置好任务,先搜集相关材料,课堂开展辩论)。
3 气候
课堂活动:
       方案①:利用投影仪展示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或巴西气候类型分布图)或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第六章中“南美洲”的相关地图(图6-38、图6-44)。结合巴西地形分布状况,完成P.98 “活动”①。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亚马孙平原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巴西高原
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南部有部分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方案②: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巴西的纬度位置,让学生回忆已学知识,思考:赤道附近一般分布着什么气候类型?10°S~20°S之间一般分布着什么气候类型?它们分别具有怎样的气候特征?然后引导学生填写上表。
归纳:
       巴西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气候总体具有湿热特征,巴西的东南部气候相对温和。
4 河流
课堂活动:
       活动1:找图、绘图——在巴西地形图中,找出亚马孙河、巴拉那河,在前面绘制的轮廓图中画出亚马孙河(注意与赤道的位置关系),小组交流评价。
       活动2:读图8 55,说出图中四条河流(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密西西比河)的流向、所在大洲及注入的水域。
       活动3:设问讨论—— “为什么亚马孙河河口年平均流量巨大?”或“为什么亚马孙河成为世界上径流量最大的河流?”。引导学生从亚马孙河的位置、地形、支流、流域面积、流域内气候等方面进行思考讨论。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就熟悉了亚马孙河的水系和水文特征。然后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理解,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最后教师进行引导评价,归纳讲解。
归纳:
       亚马孙河发源于安第斯山,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长度第二的河流。

【迅速发展的经济】
教学导入:
       方案①:过渡式导入——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巴西具有广阔的平原和低缓的高原,热量丰富,森林和水资源丰富,巴西人们利用其优势发展工农业生产,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
       方案②:设问式导入——你知道世界上的“金砖五国”吗?你知道其中“金砖”的含义吗?近年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新兴的重要经济体。
方案③:资料导入——利用投影仪展示下列资料导入。
    19671974年,巴西国民生产总值连续八年平均以101%的速度递增,创造了“巴西奇迹”。1988年后经济发展速度一度减缓。1993年,政府实施新经济计划。近些年经济情况不断好转。目前巴西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在世界经济中居前十位之列。
教学过程:
       本“目的”教学可根据教学实际选择不同方案进行。
       方案①:自学归纳探究———了解巴西的经济发展情况、工农业特点及有利的自然条件。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利用投影仪展示问题式的学习纲要,组织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然后交流。
       1)巴西以    气候和    气候为主,热量充足,雨量充沛。适宜种植各种    作物→巴西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                    等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2)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    丰富)→采矿业、    工业、机械、汽车、化学、食品、纺织等工业的发展水平较高,形成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3)水能资源丰富(最大的水电站是      )→水电比重较大。
       方案②:通过案例进行引导教学。
       活动1:引导学生读图8 56,观察归纳:巴西有哪些矿产资源?什么矿产资源最为丰富?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形区?有哪些工业中心?分布特点是什么?这些工业中心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活动2:利用投影仪展示下列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巴西的工业特征和发展工业的条件。
    巴西是世界第六大产钢国;汽车产量为915万辆,居世界第十位;年造船数200万。年产石油23亿桶,部分石油要靠进口;铁矿砂产量149亿吨,铁矿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二(次于澳大利亚);生铁产量2100万吨;水泥产量2500万吨。同时,巴西的水电工业发达,与巴拉圭共同拥有装机容量千万千瓦级的特大型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图8 58),化学、食品、纺织等工业也较发达。近些年来,巴西的电子、通信工业发展迅速。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
归纳:
       巴西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铁矿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水力资源丰富。巴西工业部门较完整,发展水平较高,其中钢铁、机械、汽车、化学、食品、纺织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
       活动3:引导学生读图8-56,观察归纳:巴西的森林主要分布在哪里?是什么类型的森林?巴西有哪些主要的农产品?它们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活动4:利用投影仪展示下列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巴西的农业特征。
    目前,巴西是世界最大的咖啡(图8 57)和蔗糖生产国。可可生产居世界第二;烟草生产居第四;棉花生产居第六。粮食产量持续增加,其中包括小麦、稻米、玉米。1992 年,836%的柑橘以浓缩果汁的形式出口,创汇15亿美元。巴西的牛肉生产量居世界第四位,其出口量居世界第五位。全国可耕地面积达26亿公顷,人均可耕地面积2公顷;森林覆盖率占国土面积的522%,居世界第四位。巴西还大力发展马、羊、猪以及家禽的饲养,牛奶、蛋、皮革、毛皮的产量可观。
归纳:
       巴西土地资源、气候资源丰富。巴西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咖啡、可可、蔗糖、柑橘、大豆、牛肉等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巴西的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人口与城市】
教学导入:
       方案①:过渡式导入——前面学习了解了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你想了解巴西的人们和巴西的城市吗?
       方案②:图片式导入——利用投影仪展示巴西不同人种的足球明星图片,展示巴西狂欢节和桑巴舞的图片,设问:这些图片说明了巴西的什么特征?(居民特征、文化特征)
教学过程:
       可根据教学实际选择不同方案进行。
       方案①:自学归纳探究——了解巴西的居民和城市特征。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利用投影仪展示问题式的学习纲要,组织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然后交流。
       1)巴西总人口达      2009年),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巴西人口相对集中分布在          
       2)巴西城市化水平,目前城市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       %。
       3)填写巴西人种及所占比例。
主要人种

混血人种
黑色人种和黄色人种
所占比例
一半以上

6%
       4)填写巴西主要城市及特点
主要城市

里约热内卢

城市特点
第一大城市

首都
       5)思考:①第31届奥运会的举办地是哪里?②巴西为什么要把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
       方案②:通过活动探究进行引导教学。
       活动1:阅读南美洲各国的人口总数(单位:百万人,2011年)状况表,归纳巴西的人口数量特征。
国家
巴西
哥伦比亚
阿根廷
秘鲁
委内瑞拉
智利
厄瓜多尔
玻利维亚
巴拉圭
乌拉圭
圭亚那
苏里南
人口
198.7                                
45.6
40.9   
29.5
26.8
16.6
14.6
9.8
7.0
3.5
0.77
0.48
归纳:
       人口总数超过1亿,居世界前列,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活动2:阅读巴西各类人种占总人口的比例状况表,归纳巴西的人种特征。
巴西人种
白种人
黑白混血种人
黑种人
其他人种
所占比例
54%
40%
5%
1%
归纳:
       巴西人种复杂,以白色人种和混血人种为主。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活动3:阅读图8 59,并阅读下列材料,归纳巴西的人口分布特点。
    材料:根据有关统计报告显示,目前巴西全国城市的总人口超过16亿人。圣保罗是巴西人口最多的城市,达1099万人;里约热内卢以616万人位居第二;排名第三的是位于东北部的萨尔瓦多市,为295万人;首都巴西利亚人口为256万人,上升至第四位;位居第五的是东北部的福塔莱萨,为247万人;东南部的贝洛奥里藏特排名第六,为243万人。归纳:巴西人口主要居住在东部沿海地带,其中东南部人口最为稠密。巴西人口主要居住在城市,城市化水平很高。大城市人口特别集中。
       活动4:引导学生阅读图8 59,归纳巴西的城市分布特点。
归纳:
       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最为稠密。
       活动5:引导学生阅读P.101 “阅读———巴西利亚”,并阅读下列材料。了解巴西主要城市的特点。思考巴西迁都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圣保罗,位于巴西东南部圣保罗州的首府。市内人口超过1100万,是巴西乃至南半球最大的都市。据2011年数据,包含近郊全城人口达2039万,在都市圈人口上居世界第8位、南半球第1位。圣保罗为南美洲最富裕的城市,但贫富分化及治安等城市问题在此也很严重。
    材料二 里约热内卢,有时简称为里约,在1960年以前为巴西首都,人口约632万,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城市化环境压力较大。里约热内卢东南濒临大西洋,海岸线长636千米,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里约热内卢是2016年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城市。在巴西各地的狂欢节中,最负盛名的是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它是世界上最著名、最令人神往的盛会。归纳:圣保罗是巴西第一大城市;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巴西利亚是巴西的政治文化中心。为了加快内地的开发建设,缓解东南沿海大城市的环境压力,加上巴西利亚气候温和,环境优美,巴西迁都巴西利亚。
本节小结:
       巴西利亚是巴西的能工巧匠们智慧的结晶。正像巴西人所说的那样, “巴西最有价值的财产是巴西人民”,勤劳而勇敢的巴西人民创造了“巴西经济的奇迹”,正大步向前发展,让我们祝愿他们越来越好。
课后活动:
       分小组搜集资料,了解中国与巴西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由师生共同打分评价,评选出优秀作品。

1:本节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的方法
       本节教学中应注意使用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就是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步骤一般是: 1)提出疑问,启发思考。(2)边思边议,讨论交流。(3)解决疑难。(4)归纳巩固。问题教学法的教学重点比较明确,教学内容比较集中,并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阅读分析能力。
       本节教学中,在亚马孙河的特征、热带雨林的破坏、巴西主要城市等内容的教学设计时,都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
       ①在学习亚马孙河特征时,先提出“为什么亚马孙河河口年平均流量巨大?”或“为什么亚马孙河成为世界上径流量最大的河流?”。引导学生从亚马孙河的位置、地形、支流、流域面积、流域内气候等方面进行思考讨论。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就熟悉了亚马孙河的水系和水文特征。然后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理解,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最后教师进行引导评价,归纳讲解。
       ②在学习亚马孙平原地区的热带雨林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这样提出问题: “人们一说起森林破坏,一般都会提到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破坏。为什么亚马孙热带雨林破坏能够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引导学生从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分布情况、作用大小、破坏情况、危害情况等方面进行思考讨论。然后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最后教师进行评价、归纳。学生在思考讨论过程中就了解了亚马孙热带雨林,提高了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③在学习巴西主要城市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内容,然后,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提问,其他同学思考解答。最后,师生根据设问的技巧、难易程度、与教学相关程度等方面共同评出最佳问题。例如,“圣保罗成为巴西第一大城市的主要优势条有哪些?”、“巴西为什么要从里约热内卢迁都至巴西利亚”等。这样的教学会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节活动目标及答案提示
P.97活动:
【活动目标】本活动涉及的内容较多,要求学生在地图中找出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流及水电站、主要城市、纬度位置及温度带。本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在地图中找出巴西的领土组成、地理位置、首都及城市,在地图上概括巴西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答案提示】
       活动① 找图略。 
       活动② 巴西最北处纬度约为4°N,最南处纬度约为33°S。巴西主要位于热带。

P.9899活动:
【活动目标】本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综合了解和分析巴西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活动①引导学生了解巴西气候的分布及特征,同时让学生认识巴西地形与气候的相关性特征。活动②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和分析河流的水系和水文特征。通过该活动的开展,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加深了对巴西自然地理特征的理解。
【答案提示】
       活动① 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巴西高原南部还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原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活动② (1)尼罗河自南向北流,地处非洲,注入地中海;亚马孙河大致自西向东流,地处南美洲,注入大西洋;长江自西向东流,地处亚洲,注入太平洋(东海);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流,地处北美洲,注入墨西哥湾。 (2)亚马孙河流域地处安第斯山、圭亚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之间,流域面积大,支流多;亚马孙河流域主要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量丰富。

P.102活动:
【活动目标】本活动可以分开开展,活动②可放在学习“亚马孙热带雨林”之后开展;活动①可放在学习“巴西人口与城市分布”之前开展。活动①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巴西人口与城市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理解巴西迁都的原因。活动②引导学生理解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破坏的原因和危害。教师可以把活动②设计为辩论活动来开展,由4位同学或4个小组分别扮演世界环保组织官员、当地居民、政府官员、开发商进行辩论(课前布置好任务,先搜集相关材料,课堂开展辩论)。
【答案提示】
       活动①(1)找图略。巴西迁都巴西利亚的原因有:为了加快内地的开发建设;为了分散里约热内卢的城市职能,缓解其环境压力;巴西利亚位于高原内部,气候相对温和,环境优美。(2)巴西人口与城市的分布特点: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其中以东南部人口与城市最为集中;北部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内陆人口与城市稀疏。形成这一特点的因素:东部沿海,特别是东南沿海,气候相对温和,对外交通便利,开发历史较早;而北部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雨林广布,巴西高原内陆对外交通不便。
       活动② 赞同世界环保组织官员的说法,因为过度砍伐森林,会使大气中氧气补充减少,二氧化碳气体增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等恶劣后果。

评论Comment

↓↓↓↓
取消留言

公告Notice

欢迎加入谷歌blogger交流群:125691905 设计:臧超 by臧超地理工作室 Github代码 本站开源 网站大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臧超地理频道 | Powered by Blogger Design by ronangelo | Blogger Theme by NewBloggerThemes.com
Theme:http://newbloggerthemes.com/frontier-blogger-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