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分析:6.2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一、教学目标
1.运用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和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归纳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
2.运用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了解东北地区主要民族的分布特点
3.运用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特点
4.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人口分布城市分布2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本节教材所对应的课标内容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本条“标准的意思十分明确,这里主要针对“运用地图学习的教学要求进行说明。地图并不仅仅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直观呈现,它还包含着地理判断。本条“标准”要求学生会从地图中获取一个区域的更深入的信息,即能够读懂地图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因果关系,如人口分布与城市、地形区分布之间的关系,城市分布与交通线分布之间的关系等我们在教学中常的“以文释图是指将在地图上所作的地理判断用文字表述出来,一般分三个层次:一是能够根据地图叙述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二是能够根据地图进行分析,得出有规律性的知识;三是能够把地图中有联系的事物,经过分析加以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在人口分布这部分内容中,教材安排了一组前活动,要求学生结合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和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来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以及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状况。在学生进行上述探究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简短的正文,归纳出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教材的这种编排方式,是基于课堂教学思路来考虑的,从知识生成的角度来看,要求学生联系已学的人口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人口密度图的读图方法、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等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阅读教材提供的图表资料,来生成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相关知识;从转变学习方式的角度来看,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有利于落实地理课程基本理念。为了让学生了解近代史上东北地区人口的变化情况,加强地理、历史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教材安排了一则“闯关东阅读材料。此外,教材安排了一幅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和一段简短的正文内容,介绍了东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及其分布情况。为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教材安排了一组相关活动,要求学生读图找出鄂伦春族、赫哲族的分布地区,结合这两个少数民族的生活特点和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解释导致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这组“活动”强调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融合,引导学生打通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为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服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材安排了一则“旗袍与旗装阅读材料。
在“城市分布这部分内容中,教材安排了5个段落的正文内容,前2个段落介绍了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和城市的分布特点,后3个段落分别介绍了哈尔滨、长春、沈阳3个省会城市的主要特点。配合正文内容,教材安排了1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和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车间沈阳故宫博物院2幅照片,并用简洁的文字对照片进行了说明。最后,教材安排了一组活动,引导学生读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通过阅读教材提供的图文材料,了解哈尔滨、大连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主要特点,并简要分析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教材这样来安排内容的先后顺序,是受到了版面的限制,因为“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太大,如果将这幅图连同P.35活动1题移到正文前面就不好排版。为了确保P.35活动1题的结论是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而不是不加思考地直接从正文内容中获取的,教师对教材顺序出相应调整,灵活使用教材。

三、教学提纲
一、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不均匀
1)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2)山区人口偏少,属于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
2.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
1)主要少数民族: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满族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2)主要少数民族分布:满族分布广泛;蒙古族分布在西部;回族主要分布在中部;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长白山两侧;鄂温克族分布在西北端;鄂伦春族分布北部山区;赫哲族分布在三江平原
二、城市分布
1.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
2.我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沿线地区
3.主要城市
1)哈尔滨: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
2)长春: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
3)沈阳: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

四、教学建议
新课导入:
方案①:照片导入:展示反映东北地区人文景观的照片,让学生对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有一个初步认知。
方案②:话题导入: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经过剪辑的《闯关东》电视剧短片或东北地区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等,来营造教学情境,再顺势切入课题。
方案③:谈话导入:关于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你了解哪些内容?通过师生的对话,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再顺势切入课题。
方案④:教材内容导入: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如闯关东阅读材料或P.33活动中的材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顺势导入课题。
人口分布
教学过程: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过许多与人口分布相关的内容,如世界人口的分布,以及大洲、地区、国家的人口分布等。那么,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我们怎样来归纳一个区域的人口分布特点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地理位置(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如气温、降水)、河流、交通运输条件、工业与城市分布、经济发达程度、资源分布状况等方面。归纳一个区域的人口分布特点,往往要借助于这个区域的人口密度图。
教师:其实,认识东北地区与世界、大洲、地区、国家人口分布特点的方法是相通的,只是区域范围的大小不同而已。那么,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具有怎样的特点呢?东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又是怎样分布的呢?下面,我们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课堂活动:
1.出示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31活动
2.引导学生归纳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中部和南部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北部和东部人口少。
3.引导学生结合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原因:东北地区中部和南部多平原,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因此人口稠密;北部、东部山地多,工业和交通运输条件较差,因此人口稀疏。
4.阅读教材中的闯关东材料,了解东北地区近代史上东北地区人口的变化情况。如课堂导入中讲到了这个内容,则可以省略这个环节。
5.出示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其中满族是东北地区分布最广、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6.出示“东北地区地形分布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完成P.33活动
7.据图归纳东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分布
8.阅读教材中的旗袍与旗装材料,了解民族服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9.教师对上述活动过程进行点评、小结。

城市分布
教学过程:
教师: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发达,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铁路占主要地位,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我们通过下面的课堂活动,来探讨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以及主要城市的特点。
课堂活动:
1.出示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找出东北地区的主要铁路干线——京哈线、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
2.引导学生完成P.35活动1题,归纳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沿线地区。
3.引导学生完成P.35活动2题。
4.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提醒学生阅读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车间沈阳故宫博物院2幅照片及图下文字说明,并归纳出哈尔滨、长春、沈阳三个省会城市的主要特点
5.教师对上述活动过程进行点评、小结。
课堂检测: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最好能给出一个学生没有学习过的区域,通过提供相关地图,引导学生归纳该区域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这样能更好地检测学生对本节所渗透的方法的掌握程度。相关练习题请参考与教材配套的《助学读本》。
课堂小结:教师小结时,除总结本节所学的知识外,应侧重对本节内容中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进行系统梳理。

1:本节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的方法
1.认识区域内地理事物的分布
学习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应注意把握以下两个方面:①地理分布知识巩固在地图上使用地图是形成空间分布概念的最佳途径。②利用地图掌握分布规律。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熟悉地理事物或现象空间位置的重要途径。地图上的“点”,一般指城市、港口、工业中心等,“线”一般指山脉、河流、交通线等“面”一般指行政区、地形区等。例如,可以先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稠密区和稀疏区,再结合东北地区的地形区、山脉等,通过线面结合来掌握其人口分布规律;先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再结合东北地区的铁路线,通过以线串点来掌握其城市分布规律。
2.了解东北地区民族服饰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鄂伦春人居住在大、小兴安岭山林地带,海拔5001500米。逶迤连绵的大、小兴安岭,植物资源丰富,生长多种优质木材,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故有林海之称。莽莽林海中栖息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这里是鄂伦春族最好的天然猎场。大、小兴安岭中还生长着各种名贵药材,出产木耳、蘑菇等名贵山珍。
赫哲人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下游一带。这里江河荡漾,湖泊密布,适于渔业捕捞。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三江平原,土壤肥沃,适于各种农作物生长。完达山余脉蜿蜒,山中森林茂密,是良好的天然猎场。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冬天人们常穿皮衣,除毛皮具有良好的御保暖性能外,更因当地自然条件不宜植棉。鄂伦春人创造了极富民族特色的毛皮服饰文化,赫哲族人的衣服多由鱼皮制成。

2:本节活动目标及答案提示】
P.31活动:【活动目标】通过阅读“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和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以及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状况,训练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地理计算能力。
【答案提示】1.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分别约为1953年的3倍、2倍和2倍。  2.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是84.4/千米2146.9/千米2297.6/千米2。  3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于100/千米2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的平原地区。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地理位置(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如气温、降水)、河流、交通运输条件、工业与城市分布、经济发达程度、资源分布状况等方面。

P.33活动:【活动目标】通过读图,找出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并联系少数民族的生活特点和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解释导致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引导学生打通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答案提示】1.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历史上,鄂伦春族以狩猎生活为主,采集为辅。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原始森林茂密,适宜于驯鹿的生长繁殖,动植物资源也特别丰富。  2.赫哲族主要分布在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三江平原。这里沃野千里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就是富饶的天然渔场和逐猎之地。因而,人们常用“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来描述赫哲族生活地区的富庶。

P.35活动:【活动目标】读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了解东北地区城市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主要特点,并简要分析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
【答案提示】1.找图略。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是城市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沿线地区。  2.(1)哈尔滨素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名。市内建筑中西合璧,格调鲜明,如庄严雄伟的圣索菲亚教堂神秘气氛笼罩的尼古拉教堂,造型奇巧的俄罗斯木屋,典雅别致的哥特式楼宇,具有浓郁异国风情的中央大街、果戈理大街,等等。特殊的历史进程,以及与俄罗斯接壤的地理位置,使哈尔滨与俄罗斯长期以来保持着广泛的联系,因而造就了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都市。  (2)大连市位于40°N以南,是东北地区纬度最低的城市,而且依山傍海,气候深受海洋的影响,因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在大连举办国际服装节,其优势条件有:地理位置优越,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与日本、韩国、朝鲜和俄罗斯联系密切;海陆交通便利,工业发达,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是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等。

评论Comment

↓↓↓↓
取消留言

公告Notice

欢迎加入谷歌blogger交流群:125691905 设计:臧超 by臧超地理工作室 Github代码 本站开源 网站大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臧超地理频道 | Powered by Blogger Design by ronangelo | Blogger Theme by NewBloggerThemes.com
Theme:http://newbloggerthemes.com/frontier-blogger-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