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教学目标
1.读图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区域概况。
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联系已学知识,归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说明这两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比较,了解这两大地理单元的地理差异。
4.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2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本节教材与下节教材所对应的课标内容是“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本节教材对应的地理单元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为方便教学,并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的地域差异,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也就是说,四大地理单元是为了适应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而划分的。关于四大地理单元具体界线的划分,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专业性很强,也非常复杂,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容易掌握,故而“标准”没有作明确规定。例如,南方地区与青藏地区之间的界线,可根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划分,也可根据地形区(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划分;如果考虑到行政区的完整性,还可根据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划分。尽管具体的界线可能有多种划分方案,但宏观上四大地理单元的特征和地理差异是明显的。“标准”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是因为如果不明确范围,则无从比较各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可以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进行比较。四大地理单元是一种宏观尺度的地域划分,其中任何一个单元,范围都很大,内部存在着很大的自然地理差异,这是学习中需要进一步掌握的。
我国的地域差异不仅表现在自然环境上,还表现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在初中地理课程中,要从方方面面分析我国的地域差异,学生难以掌握,因而主要应讲自然环境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说明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更易于学生学习。因此,课标安排了“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这条“标准”,并以生产、生活简括地代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的影响以农业为最显著,此外对交通、聚落的影响也很明显,而对工业、矿业的影响就不那么明显了;自然地理环境对生活的影响,表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还表现在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如南方地区的赛龙舟和北方地区的跑旱船。至于对艺术方面的影响,如民歌、舞蹈、戏曲等,则不适宜泛泛涉及。既然是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就应注意“影响”二字,而不能绝对化,不是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生产、生活。在学习中,可引导学生反过来想,即一定地区生产、生活的特点,是该地区人们因地制宜、适应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果。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安排在一节讲述,旨在让学生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形成各自地理单元的整体印象。教材没有面面俱到地讲述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只选取了它们的一些突出特征进行介绍,大大压缩了篇幅,减少了识记内容,有效地降低了难度要求。教材的正文内容较为简洁,将主要篇幅留给了图像、“阅读”和“活动”这些内容,这样既给教学留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也有利于突出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讲述“北方地区”时,教材先安排了一组“活动”。我们可以将这类安排在正文前的“活动”,称之为“前活动”。“前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来建构新知识,通过读图了解北方地区的区域概况,包括区域范围和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和所处的地势阶梯,以及位于本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及其行政中心。
为达成“标准”的设计要求,教材在扼要地介绍北方地区的地理概况,以及简练地勾画出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之后,重点讲述了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产品,以突出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为了让呈现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教材采用实物图配上文字说明的方式来介绍北方地区的温带水果和地方特产。
“北方地区”正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教材扼要介绍了本区的矿产资源与工业生产状况,以及本区极为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虽然这两个方面不是“标准”所要求的内容,但它们有利于学生把握北方地区的突出特征,使学生对北方地区的整体印象更为立体和丰满。为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材安排了“中国最大的能源产区”的“阅读”材料。这则“阅读”材料也是正文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在“北方地区”这部分内容的最后,教材安排了一组“活动”。这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概况和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是对“标准”要求的进一步落实,同时也向学生巧妙地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强化环境保护意识。
在讲述“南方地区”时,教材安排了一组“前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来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主要地形区和地形特点,以及位于本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及其行政中心。接着,教材正文扼要介绍了南方地区的地理概况和自然地理环境特征,重点讲述了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产品,以突出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对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主要物产留下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也为了让教材的版面更加美观,教材安排了一幅精美的“福建茶园”图片。
教材以实物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安排了一则图文并茂的“中国的热带作物”的“阅读”材料,这则“阅读”材料是正文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正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扼要介绍了本区在全国占据突出地位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一则“云南的旅游资源”的“阅读”材料,这则“阅读”材料以精美的图片烘托出“七彩云南”这个“旅游天堂”的胜景。上述几个方面的内容都有利于学生把握南方地区的突出特征,让学生对南方地区形成立体而丰满的整体印象。
在本节的最后,教材安排了一组既很有分量,也颇具特色的“活动”。首先,在设计主题上,这组“活动”突出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这两个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进一步落实“标准”的相关要求。其次,在设计形式上,这组“活动”通过超市标签、老照片、地图、人物对话来营造问题情境。最后,在设计理念上,这组“活动”着眼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事象,关注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情况,关注综合分析问题、全面看待问题思维习惯的养成,关注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提纲
一、北方地区
1.区域概况
(1)位置: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线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东临渤海、黄海;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2)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3)面积:约占全国的20%
(4)人口:约占全国的40%
2.自然环境特征
(1)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等
(2)本区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
3.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产品
(1)农业生产条件:地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热量较少,年降水量大致为400~800毫米
(2)耕地类型:旱地为主
(3)作物熟制:长城以北一般只能一年一熟,长城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则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4)主要农作物:长城以北: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长城以南: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
(5)温带水果和地方特产
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
地方特产: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等
(6)重要农业地区和林区
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
我国重要的林区:东北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4.矿产资源与工业生产
(1)矿产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2)工业区: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3)工业中心: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
5.人文旅游资源:西安、北京、洛阳、开封为著名古都,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二、南方地区
1.区域概况
(1)位置:大体上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濒临黄海和东海,南面濒临南海;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2)范围: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3)面积:约占全国25%
(4)人口:约占全国55%
(5)民族: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自然环境特征
(1)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交错,西部有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
(2)平原地区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
(3)山地丘陵区大多植被繁茂,景色秀丽
(4)本区属亚热带及热带季风气候
3.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产品
(1)农业生产条件: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2)主要物产: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鱼等水产品和热带作物产区
(3)商品粮基地: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4.有色金属矿产资源
铜矿:云南东川、江西德兴
铝土:广西平果
钨矿:江西大余
汞矿:贵州铜仁
锡矿:云南个旧
锑矿:湖南冷水江锡矿山
铅锌矿:湖南常宁水口山
5.水能资源:分布在本区中西部地区,蕴藏量极为丰富
四、教学建议
【北方地区】
新课导入:
方案①:照片导入:展示反映我国北方地区地理特色的照片,让学生对北方地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导入课题。
方案②:复习导入:复习有关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内容,导入课题。如果学校所在地属北方地区,则可提问:我们学校所在地属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个区域?
方案③:诗词导入:朗读学生熟悉的反映北国风光的诗词,如毛泽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师: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北方地区的哪些内容?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北方地区的区域概况、自然环境特征、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产品、矿产资源与工业生产、人文旅游资源是怎样的?我们通过下面一组课堂活动来了解这些内容。
课堂活动:
1.出示“北方地区”图,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6“活动”第1、3题,归纳:
(1)地理位置: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线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东临渤海、黄海;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2)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3)面积:约占全国的20%。
(4)人口:约占全国的40%。
2.出示“北方地区”图,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6“活动”第2题,归纳:
(1)主要地形区: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高原:黄土高原;丘陵: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山地: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等。
(2)地形特点: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位于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北部地形呈马蹄形结构,南部西高东低。
3.出示“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和年降水量的大致范围,归纳:
(1)主要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西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2)年降水量的范围及其分布:北方地区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为400~800毫米,西侧少部分地区低于400毫米,东南侧和部分山地高于800毫米。
4.联系八年级上册所学知识,结合上面的探究内容,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产品。
(1)农业生产条件:所处纬度位置相对较高,地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出示“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热量较少,年降水量大致为400~800毫米。
(2)耕地类型:旱地为主。
(3)作物熟制和主要农作物
作物熟制
|
主要农作物
| |
长城以北
|
一年一熟
|
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
|
长城以南
|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
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
|
(4)温带水果和地方特产: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地方特产: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等。(出示温带水果和地方特产的相关图片)
(5)重要农业地区和林区:农业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林区:东北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5.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8“活动”(上)第1题。
6.出示“北方地区”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中国最大的能源产区”材料,联系八年级上册所学的相关内容,归纳:
(1)矿产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2)工业区: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3)工业中心: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
7.引导学生说一说所知道的北方地区名胜古迹,归纳: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长期是我国的行政中心所在地,西安、北京、洛阳、开封为著名古都,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8.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8“活动”(上)第2题。
【南方地区】
新课导入:
方案①:照片导入:展示反映我国南方地区地理特色的照片,让学生对南方地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导入课题。
方案②:歌曲导入:欣赏《采茶舞曲》,多媒体配合演示相关生产活动的画面,导入课题。(《采茶舞曲》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音乐婉转动人,极富诗意,描绘了一幅采茶的图景,表达了采茶姑娘的愉快心情;第二部分旋律跳动、活泼而清新,节奏明快,特别是乐句间插入的短小的间奏,更增加了动作感)
方案③:诗词导入:朗读学生熟悉的反映江南水乡的诗词,如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教师:同学们,我们从区域概况、自然环境特征、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产品、矿产资源与工业生产、人文旅游资源等5个方面了解了北方地区。其实,认识地理区域的思路基本一致,我们也可以按照这个框架来认识南方地区。下面,我们通过一组课堂活动走进南方地区。
课堂活动:
1.出示“南方地区”图,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8“活动”(下)第1、3题,归纳:
(1)地理位置:大体上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濒临黄海和东海,南面濒临南海;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2)范围: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3)面积:约占全国25%。
(4)人口:约占全国55%。
(5)民族: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出示“南方地区”图,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8“活动”(下)第2题,归纳:
(1)主要地形区: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高原:云贵高原;丘陵:东南丘陵;盆地:四川盆地;山地: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南岭等。
(2)地形特点: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交错,地形复杂多样,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西部多高原和盆地,东部多平原和丘陵。
3.出示“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归纳:
(1)主要气候类型: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点: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4.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12“活动”第2题,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这两个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5.联系八年级上册所学知识,结合上面的探究内容,了解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产品。
(1)农业生产条件:所处纬度位置较低,地跨亚热带和热带(出示“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2)耕地类型:水田为主。
(3)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亚热带)、一年三熟(热带)。
(4)主要物产: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鱼等水产品和热带作物产区。(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中国的热带作物”材料)
(5)商品粮基地: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6.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11“活动”第1题,掌握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物产。
7.出示“中国主要金属矿产分布”图(见八年级上册教材P.64)或阅读地图册中的相关地图,在图上找出南方地区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铜矿:云南东川、江西德兴;铝土:广西平果;钨矿:江西大余;汞矿:贵州铜仁;锡矿:云南个旧;锑矿:湖南冷水江锡矿山;铅锌矿:湖南常宁水口山。归纳:南方地区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当丰富,在全国占据突出地位。
8.引导学生说一说所知道的南方地区的旅游胜地,阅读教材中的“云南的旅游资源”材料,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
9.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12“活动”第3题,归纳:南方地区的水能资源蕴藏量极为丰富,主要分布在本区中西部地区。
10.小结:列表比较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地理差异。表格内容请参考附1相关内容,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可在附1表格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删减。
课堂练习:设计一组题量适中、梯度科学的课堂练习,在引导学生巩固相关知识的同时,注重渗透学习方法,发展地理技能。相关练习题请参考与教材配套的《助学读本》。
本节内容的教学可采取课堂辩论的形式开展,辩题为“生活在北方地区好还是生活在南方地区好”,建议将全班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两个大组,课前准备工作由组内分工合作完成,组内通过自荐和推选来分配角色,每组由4名辩手组成,各派一名主辩手作主要发言。教师应做好引导和资料支持工作。
【附1:本节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的方法】
1.利用表格比较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地理差异
北方地区
|
南方地区
| ||
区域
概况
|
位置
|
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线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东临渤海、黄海
|
大体上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部和南部面临东海和南海
|
范围
|
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
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 |
面积
|
约占全国的20%
|
约占全国25%
| |
人口
|
约占全国的40%
|
约占全国55%
| |
民族
|
/
|
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 |
自然环境特征
|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等;属温带季风气候
|
西部有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有“水乡”之称;山地丘陵区大多植被繁茂,景色秀丽;属亚热带及热带季风气候
| |
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产品
|
农业生产条件
|
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热量较少,降水量大致为400~800毫米
|
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
耕地类型
|
旱地为主
|
水田为主
| |
作物熟制
|
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
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
| |
主要农作物或农产品
|
长城以北: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长城以南: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
|
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鱼等水产品和热带作物产区
| |
水果
|
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
|
柑橘、香蕉、荔枝、龙眼等
| |
地方特产
|
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等
|
本区南部是我国重要的热带作物产区,主要有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等
| |
商品粮基地
|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
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 |
矿产资源和工业生产
|
矿产资源
|
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当丰富
|
工业区
|
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 |
工业中心
|
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
|
上海、武汉、广州、重庆等
| |
旅游资源
|
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
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 |
主要能源
|
煤、石油资源丰富
|
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 |
传统交通工具
|
马车
|
船
| |
传统体育运动
|
滑冰
|
赛龙舟
| |
主食
|
面食
|
米饭
| |
传统民居特色
|
屋顶较平,门窗少且小
|
屋顶倾斜,门窗多且大
|
2.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附2:本节活动目标及答案提示】
P.6活动:【活动目标】读图了解北方地区的范围和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和所处的地势阶梯,以及位于本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及其行政中心,训练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并引导学生联系旧知来学习新知。
【答案提示】1.北方地区主要的半岛有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濒临的海洋为渤海和黄海。本区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北部。本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线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东临渤海、黄海;本区所处纬度位置相对较高,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 2.北方地区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等。本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判断依据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至横断山脉东缘,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位于北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及其行政中心主要有:黑龙江省(哈尔滨)、吉林省(长春)、辽宁省(沈阳)、河北省(石家庄)、北京市(北京)、天津市(天津)、山西省(太原)、山东省(济南)、河南省(郑州)、陕西省(西安)、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甘肃省(兰州)、江苏省(南京)、安徽省(合肥)等。
P.8活动(上):【活动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概况和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环境保护意识。
【答案提示】1.除“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棉花、玉米、甜菜等”两个说法不正确外,其他说法均有道理。因气候关系,长城以北农作物一般只能一年一熟,长城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则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华北平原位于长城以南,其农作物熟制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春小麦、甜菜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冬小麦在华北平原能够安全越冬。 2.(1)北方地区所处纬度较高,冬季气候寒冷,房屋建筑应注意防寒、保暖。因而,在本区实施“暖房子”改造工程,可以让老百姓在冬季住得温暖,这是我国政府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意义重大。 (2)通过对老旧楼房贴保温层、改造供热管网、淘汰小锅炉、推广节能门窗等“暖房子”改造工程,可以提高煤炭燃烧效率,减少热量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显著地提高供热效率,从而减少冬季取暖用煤数量,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煤炭燃烧过程中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量,有利于推动当地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P.8活动(下):【活动目标】读图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主要地形区和地形特点,以及位于本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及其行政中心,训练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并引导学生联系旧知来学习新知。
【答案提示】1.南方地区主要海峡有台湾海峡、琼州海峡等,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钓鱼岛、赤尾屿、舟山群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等,主要半岛有雷州半岛等。本区大体上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濒临黄海和东海,南面濒临南海;所处纬度位置较低,属亚热带和热带。 2.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有东南丘陵、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云贵高原等。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该界线以东地区主要的地形类型是平原和丘陵,以西地区主要的地形类型是高原和盆地。 3.位于南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及其行政中心主要有:云南省(昆明)、贵州省(贵阳)、四川省(成都)、重庆市(重庆)、湖北省(武汉)、湖南省(长沙)、安徽省(合肥)、江西省(南昌)、江苏省(南京)、浙江省(杭州)、上海市(上海)、福建省(福州)、广东省(广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省(台北)、海南省(海口)、甘肃省(兰州)、陕西省(西安)、河南省(郑州)等。
P.11~12活动:【活动目标】了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重要物产的分布;结合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分析其传统交通工具的地域特色的形成原因;结合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分析南方地区中西部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了解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和现实意义。通达对水电和水坝的讨论,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综合分析问题、全面看待问题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答案提示】1.柑橘的产地标注错误,柑橘是南方地区的水果,吉林属于北方地区,不产柑橘。 2.南方地区属亚热带及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有“水乡”之称;北方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相对较少,河流湖泊较少,平原广阔,地形平坦。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传统交通工具形成了“南船北马”的地域特色。 3.(1)南方地区中西部地处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势高低悬殊,河流落差很大,加上大江大河众多,河流水量很大,因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能资源。 (2)玲玲、贝贝的说法都有道理,举例说明略。 (3)南方地区中西部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能资源,而东部沿海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城镇密集,用电量巨大,能源非常紧缺。国家积极推进“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既有利于开发本区中西部极为丰富的水能资源,解决东部沿海地区能源不足的问题,也有利于东部沿海地区削减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使用量,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