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分析:3.4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课文解析: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以及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4.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能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5.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对应课程标准“居民”中的聚落部分,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知识结构如下:
3-4 世界的聚落知识结构 (2)
“聚落的形态”这部分内容对应的课标是“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和“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知道城市和乡村是聚落的两大类型是落实“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课标要求的基础,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课标没有对城市和乡村提出概念上的要求,课标关注的是学生要能根据城市和乡村的景观照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种聚落的不同。
教材编写体现和贯彻了课标的要求,在给出聚落、城市和乡村的名称后,设计一个活动,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来,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讨论中了解学生相关的知识储备,为后面的学习引导做好铺垫。教材提供了城市、集镇和乡村的三幅景观特点鲜明的插图,作为学生描述城市和乡村景观差别的素材,通过比较三幅照片中建筑物和道路的疏密以及建筑物的高度等,可以使学生对城乡景观差异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教材在讲述城市聚落时重点放在了介绍城市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与城市景观相一致的。活动设计里有专门针对城市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内容,以漫画和示意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生认识了解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活动内容里关于村庄演变为城市的活动,别具匠心地用示意图与地图结合的资料形式反映出“乡村演变为城市”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分析不同时期聚落在景观上和空间分布上的变化,加深对城乡景观差异的认识了解,同时又能够从发展角度体会社会经济发展与聚落发展和演变之间的关系。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条课标内容并没有要求学生系统地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生只要能针对具体聚落(提供图片或说明材料)的实例,初步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即可。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聚落的位置、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许多聚落位于河湖两岸,山区的聚落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温带的平原地区聚落密集,热带丛林、荒漠地区、高山地区聚落稀疏;二是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平原地区的村落多呈团块状,而河网密集地区的村落多沿河呈条带状;三是聚落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例如屋顶坡度与降水的关系、墙壁的厚度和窗子的大小与气温的关系、建筑材料与当地资源的关系(像竹楼、窑洞、冰屋)等。
教材编写时,文字部分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聚落的位置分布以及空间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而以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聚落的建筑与环境关系。在活动设计上,先提供图文结合的素材介绍一些地区,如寒冷地区、湿热地区、干旱地区典型的建筑及其特点,然后让学生去思考讨论这种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教材在介绍乡村聚落时,提到了集镇这个名词,这是对乡村聚落的一个补充,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乡村聚落的形态更趋向于集镇这种景观,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更是如此。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针对的是“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这条课标要求。世界文化遗产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见证了人类的文明史,并给子孙后代以深刻的启迪。世界文化遗产是多方面的。本条“标准”设计在聚落主题之下,因此可将教学内容缩小到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的意识,并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教材文字部分向学生介绍了文化遗产的一些类型,这些遗产多为聚落建筑方面,并说明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以及保护这些遗产的方法和内容。两幅插图各有侧重,吴哥窟侧重在体现文化遗产的价值上,而阿布·辛拜勒神庙侧重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重点应放在“保护的意义”上,使学生明白这方面工作的重要性和我们所肩负的责任,因此教材的活动设计,将学习转化到行为方式的引导上,引导学生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强调教育的意义。

三、教学提纲

一、聚落的形态
1.聚落的类型
2.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二、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聚落位置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聚落空间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聚落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
2.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3.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四、教学建议

聚落的形态
教学导入:
我们这一章学习的是“世界的居民”,前面三节重点了解的是“民”的问题,如“民”的数量、人种的划分、民所使用的语言和信仰的宗教等,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了解“居”的问题。
教师讲解:
我们把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的地方称作“聚落”。聚落主要包括两大类,城市和乡村。
学生活动:
老师给大家提供一组资料,请同学们辨别一下哪些是城市,哪些是乡村,并说说你的理由和根据是什么。教师提供一组航拍的城乡照片或视频,组织学生在分类和说明的过程中,总结归纳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并结合教材中的图3-19和图3-20,引导学生总结出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乡村的房屋一般不是很高,但经济实用;并讲明集镇实际上是一种介于乡村和城市之间的聚落形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后,乡村聚落面貌越来越向集镇这种景观形态发展,我们现在仍把它归为乡村聚落。
承转: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交流,大家对城市和乡村这两种聚落在景观上的差别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下面我们来看教材P.62活动,老师想请同学们扮演活动中的男同学或女同学,作为他们的代言人,把他们各自所持观点的理由说一说。教师组织学生选择自己要扮演的人物来谈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美好”之处,并鼓励同学之间相互补充。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回答不难看出,城市的的确确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发展空间,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从事非农业产业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然而城市本身也存在许多的问题。下面想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你听到看到的,说一说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吧
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结合教材活动,根据图3-213-26讨论归纳城市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简单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在这部分教学活动中,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就业困难等方面进行讨论。 
承转:刚才我们同学介绍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城市相比,乡村的民居建筑,形式和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讨论教材活动中的几个问题。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活动中的两个问题。
承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聚落的形态,主要包括乡村和城市,然而地表的地理事物是处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之中的,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村落发展成集镇,进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
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P.64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两组图片,讨论学习城市的发展过程,简要分析城市发展的条件。要求学生要能够根据景观示意图描述聚落在发展过程中景观上的变化,根据地图来描述空间上的变化。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教学导入:
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种多样,特别是世界各地的民居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极为密切,同时也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特点,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还接触到了世界各地的宗教建筑,等等。这些都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创造的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属于人类的文化遗产。为了加深我们对他们这些文化遗产的印象,我们共同来欣赏一组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教师重点展示教材中所列举的文化遗产,包括:古代城堡、庙宇、纪念性的建筑物、皇家宫殿、园林和陵墓,历代雕塑、壁画、碑刻等,其中可播放教材中提到的柬埔寨的吴哥窟和埃及的阿布·辛拜勒神庙的视频介绍,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文化遗产有更深的感性认识和了解。
学生活动:
教师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讨论,提高学生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提升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自觉性。

1  本节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的方法
学会观察地理景观图,从图中获取有用地的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如何阅读地理景观图呢?1)认真观察,读出景观特征,如房屋的外观和屋顶的形状、树木的疏密程度、植被类型、动物类型、人的外貌和服饰特征等;(2)根据景观特征判断区域环境特征,如屋顶坡度大则该地降水较多,森林茂密有大象出没则多是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3)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综合分析景观特征与环境特征之间的联系,如阿拉伯人为什么喜欢身穿白色长袍、头包白色头巾;(4)得出结论。
地理景观图是我们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种地理能力。

评论Comment

↓↓↓↓
取消留言

公告Notice

欢迎加入谷歌blogger交流群:125691905 设计:臧超 by臧超地理工作室 Github代码 本站开源 网站大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臧超地理频道 | Powered by Blogger Design by ronangelo | Blogger Theme by NewBloggerThemes.com
Theme:http://newbloggerthemes.com/frontier-blogger-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