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分析:3.1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课文解析: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一、本章内容分析

本章对应的是课程标准“世界地理”概况中的“居民”,这部分课程内容由人口与人种、语言和宗教,聚落(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三个方面构成,教材编写时,将人口与人种拆分为两节,由此形成了本章“世界的人口”、“世界的人种”、“世界的语言与宗教”、“世界的聚落”四节学习内容。
人口和人种问题涉及了当今世界需要处理好的两大重要关系,即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这两个关系,树立和培养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地理课程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有鉴于此,教材在编写时特意将“人口与人种”这项课程内容分成两节,一方面通过增加篇幅,使学习内容和相关的学习过程更加充实,另一方面也使相应的教育主题鲜明和突出。
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79年级地理学习所要形成的基本观念之一,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人口问题及其影响是形成正确人口观的重要的知识基础。人口问题是多方面的,它包括人口的数量问题、素质问题、结构问题、迁移问题等。从79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课程标准将重点放在人口的数量问题上,尤其侧重于人口数量过多和增长过快及其带来的影响。教材在“世界的人口”一节中,以“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和“世界的人口问题”为题,通过文字叙述和活动设计组织,力求让学生认识到人口自然再生产如果不能与社会再生产以及资源、环境相协调,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而适度的人口自然再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之一。人口分布是从地理角度学习人口的重要知识之一,“世界人口的分布”这部分内容着重培养学生掌握从人口分布图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全球意识作为一种跨世纪的新思维,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接受。地理学科为培养并强化学生的全球意识提供了丰富而又生动的素材。地理学科向学生展现出不同民族的文化、文明、生活方式。把世界的多样性呈现给学生,防止学生用一种思维定势去看待丰富多彩的世界。这一目标属于情感、态度范畴,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一定的关于世界文化的知识基础。只有了解了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及其差异,才能明白各种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都是平等的;进而才能懂得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文化的范畴很广,课程标准为达到本学习目标,选择了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方面,并且把知识重点放在“分布”和“与环境的关系”上。本章中“世界的人种”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这两节,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贯彻和体现着上述的观点和认识。“世界的人种”一节,从正文中正确观点的表述,到阅读材料中对人种间体质差异原因的说明,再到活动中组织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分析讨论,所有的编写都着眼于通过世界人种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各人种没有优劣之分的观念,反对种族偏见和种族歧视的观点和态度。“世界的语言与宗教”一节,以空间的视角,着力向学生展现人类文明与文化的丰富多彩。
人类历史上保留下来的众多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宝贵财富。珍惜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意识。世界文化遗产是多方面的。课标把“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放在聚落主题之下,因此可将教学内容缩小到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教材中“世界的聚落”一节的编写,就是在使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具体到这里就是“聚落”)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去发现不同文化所特有的价值,懂得“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透着因此可将教学内容缩小到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举例也宜中外兼顾。我国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有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的丽江古城、安徽的西递和宏村村落等。其他国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城。

二、本章知识结构
世界居民一章的结构图 (2)

三、课时分配建议

建议本章授课共6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2课时
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                                1课时
第三节 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1课时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2课时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一、教学目标

1.能从各种常见的图表以及其他简单的资料中读出不同时期世界人口的数量,会通过不同年代的世界人口总数,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世界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
2.学会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简单分析其形成原因。
3.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并能运用各种资料,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
4.结合事例说出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经济的影响,认识到人口问题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控制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人口的数量、空间分布和人口问题三部分知识,相关学习内容如下:
第1节 人口的知识结构图 (3) (2)
 “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对应的课标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本条标准着眼的区域范围是世界,至于各大洲和地区的情况,在后面世界分区地理中还要学习;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由学生通过地图和资料获得的,课标关注的是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达成情况,具体说,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掌握阅读和分析世界人口统计数据和世界人口增长图(曲线图、柱状图等)的方法。
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以活动的形式展开这部分学习内容,针对“世界人口增长柱状图”设计了四个逐层推进的问题,从数据信息的提取,到人口增长特点的归纳和总结,进而提升到对“人口爆炸时代”提法的认识和探讨等,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这种活动设计是基于7年级的学生对柱状图的阅读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活动侧重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学习中掌握的方法和技能来处理特定的地理信息,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教材提供的人口增长图,数据从1650年开始,并预测到2025年,这个阶段世界人口从持续增长到快速增长的特点比较明显,便于学生分析总结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学生活动后,一段正文描述和一个阅读材料分别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向学生展示了人口增长情况,既特点鲜明,又生动具体。教材的这种编排,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并没有放松课程标准对重点知识落实的要求。
衡量人口增长速度的指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是由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因此,学生要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认识到这三个人口统计数据指标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教材在“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这部分内容中用了一半的篇幅来论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这个问题,既有正文的描述,也有阅读材料和相应的活动设计。其中正文部分阐述了自然增长率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百年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快的社会原因。正文后面的阅读材料是对这上述三个人口统计指标概念的说明。相关的两个活动中,第一个活动要求学生能够对人口自然增长率进行简单的计算,但计算的难度要求不高,说明这并不是教学的重点。第二个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图表资料来讨论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这与正文部分是相呼应的,通过讨论和总结,可以提升学生对人口增长的认识和了解,进而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的重点。
“世界人口的分布”对应的课标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课标所说的地图和资料,主要是指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人口分布图是按人口密度绘制的等值线图。通过学习,学生一方面应进一步提高从等值线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对世界人口的分布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和了解。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涉及了“人口密度”的概念,学生应了解它的含义,并具备通过面积和人口数计算一地的人口密度的技能。
从空间角度来认识和了解人口是地理学科特有的认识人口的视野,教材首先以简练的文字介绍了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考虑到学生刚开始学习地理知识,对区域的认识和了解比较少,所以教材只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从纬度位置范围、海陆位置范围以及大洲位置范围等方面简要介绍了人口密集区和稀疏区,在这部分内容中,重点强调的是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作了浅显的说明,更进一步的学习在后面的章节里还要不断补充。
针对教材中提供的世界人口分布图设计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中给出“人口密度”这个概念,并提出了计算的要求,同时对学生在描述人口空间分布时的学科用语做了规范,如用“稠密”“稀疏”等来描述不同区域人口分布的情况等。第二个活动训练学生阅读人口分布图,归纳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这个活动应该成为这部分内容学习的重点。
“世界的人口问题”对应的课标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数量增长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本条课程标准中的人口问题侧重于人口过多和增长过快所带来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方面,对于79年级的学生来说,所举案例越贴近生活实际,学生越容易理解,例如可从人均资源占有量的下降、人口对环境压力的具体表现等方面,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的影响;可从就业、教育、生活水平、经济收入等方面,说明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在落实本条课标时,建议结合我国人口发展的趋势,适当介绍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城市化问题。
这部分学习内容更多的是在认识层面上,举出例子并不是目的,认识和了解人口增长过快(或负增长)带来的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才是目的。教材编写时,正文部分的篇幅比较大,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人口问题带来到各种影响,首先是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其次是社会经济方面的问题,由于社会经济方面的问题比较复杂,所以教材分别介绍了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出现的问题,和部分发达国家因人口增长缓慢而出现的问题。正文部分最后还以中国为例,介绍人类社会为解决人口问题所做的努力。
配合正文的讲述,教材中穿插了两组各有侧重的活动设计,第一组活动以两幅照片为素材并配有相关的文字说明,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发现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让学生感受问题的真实存在;第二组活动则是以两幅漫画为素材,显得轻松活泼,容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问题涉及的面更广也更加开放,如涉及了人口迁移和人口减少(老龄化)带来的影响等。

三、教学提纲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世界人口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增长变化情况
2.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二、世界人口的空间分布
1.人口密度
2.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及其自然环境特点
3.世界人口稀疏地区及其自然环境特点
三、世界的人口问题
1.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
2.社会经济的影响
3.缓解人口问题的政策措施

四、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整体难度不大,但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地理教学中着重探讨的问题。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地理,相应的背景知识还不够充分,因此在教学中不宜太深,很多问题可以先让学生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充实完善。
课标虽然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的特点,以及人口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但更关注这些观点和认识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获得和形成的,因此在组织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资料,以及活动和问题设计,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力求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与讨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如读图能力的指导和训练,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与规范等。
本节知识内容中,有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等概念,这些概念只是学生分析、认识问题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在教学中不要挖掘地太深,要求也不宜太高,要将主要精力放在活动策划与组织上。

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教学导入:
方案①:人口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人口问题是怎样产生的?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要通过学习本节世界人口来得到答案。   
方案②:“1990年,联合国决定将每年的711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你能说说世界人口“出了”哪些问题吗?  
方案③: 提供漫画《打击》
让学生看图说说漫画的寓意(人作铁锤,口作铁砧,地球夹在中间砸扁了。反映出人口膨胀对地球的巨大压力),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未标题-1






教学过程:
指导学生读教材中图3-1世界人口增长图,按活动要求思考回答相关问题。首先能够读出不同时期世界人口的数量(1650年世界人口是5.5亿,1800年世界人口是9亿,2010年世界人口是69亿,2025年估计人口将达到80亿),在此基础上计算不同年份间世界人口的增长倍数, 1999年世界人口是1974年的1.5倍,到2025年估计世界人口是1999年的1.33倍)。
过渡:通过图和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不同年份间世界人口增加的倍数是不同的,那么从图中所提供的信息看,世界人口自1650年至今的300多年增长变化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
课堂活动: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比较1800年以前和以后两个时期人口柱状图,总结1800年至今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得出速度不断加快的结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理解“我们正处在一个人口爆炸的时代”这种说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相应的点评。(不要求学生表述的一致性,只要能利用相关数据说清问题即可)
承转:通过活动,我们认识到了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加快,那么这种“快”到了什么程度呢,我们通过下面这段阅读材料来体会一下吧。
课堂活动:
指导学生利用阅读材料中的数据,计算一下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世界新增了多少人口?(一节课45分钟内增长6480人)
承转:我们讨论了半天世界人口增长的问题,得出了一些结论,也有了很多生动的感受,为了更好和更科学地研究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我们还需要了解和掌握几个关于人口统计方面的名词和概念。
指导学生读“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阅读材料,并完成活动中关于我国某地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教师讲解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死亡率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和解释近几十年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课堂活动:
指导学生进行活动2,根据“2008年不同收入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图,通过讨论来总结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即: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世界人口的分布】
教学导入:
我们已经了解了世界人口数量方面的情况,而地理学科更多的是从空间分布这个角度研究人口,那么我们下面就来看看当今世界这70多亿人口,在地球上是怎样分布的。
教学过程:
过渡: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要针对一幅地图展开,大家一起来看教材中的图3-3世界人口分布图。阅读这幅地图,同学们首先要了解图左下角的一个概念——人口密度。
学生活动:
指导学生完成活动1,通过活动来掌握人口密度的概念,并完成相关计算。(通过计算,结果应是:中国的人口密度约为139.6人/千米2,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约为2.8人/千米2,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稠密和稀疏来描述不同区域人口分布情况。)
承转:同学们都知道了一个地区人口密度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世界不同地区人口密度的情况。
展示“世界人口分布”挂图,提出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在挂图上指出“世界上人口密度200人/千米2以上的地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相应的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利用前两章学习掌握的大洲大洋等相关知识,从纬度位置范围、海陆位置范围以及大洲位置范围等方面来找出世界人口分布比较稠密的地区。由于学生区域地理知识还很匮乏,建议由教师结合具体的区域来讲述人口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并得出结论,即:人口稠密地区,一般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再提出问题:看图找一找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1人/千米2以下,让学生猜一猜导致这些地区(例如非洲撒哈拉地区、南美亚马逊雨林地区等)人口稀少的自然原因分别是什么,在学生回答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世界的人口问题】
教学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当今世界人口在快速的增长,但就具体国家来说,却是有的增长快,有的增长慢,甚至还有出现人口负增长的国家。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人口增长过快或者是人口增长过慢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有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教学过程:
过渡:我们首先来看看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问题。
指导学生读图3-43-5,结合图文资料,讨论、交流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做出相应的点评和内容上的补充。帮助学生认识人口过快和过度增长,使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下降,造成很多资源出现匮乏的问题。
承转:除了这两幅照片所反映的问题外,人口过快增长还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课堂活动:
大家结合图3-7处境艰难的地球,将自己所知道的与人口增长过快有关的问题写出来,看哪位同学写的多。这个活动是比较开放的,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列出的问题做一下梳理,将问题归纳为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
过渡: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大家清楚了人口增长过快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那么是不是人口不增长,或者是负增长才好呢?我想听听同学们的观点和理由。
课堂活动:
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形成统一的观点,并能说明理由。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做点评和补充。
教学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人口过快增长和人口长期负增长都会带来一些问题,所以说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相适应,这样才是良性的和可持续发展的。那么如何才能促使人口合理增长呢,各个国家针对国情的不同要采取不同的政策,这里教师可以以我国为例介绍相关的人口政策和取得的成绩。
课堂活动:
世界各个国家面对的人口问题不尽相同,现在很多国家都出现了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读图3-6,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从农村居民的角度谈为什么想搬到城市居住;以城市居民的身份来谈农村居民大量迁入城市后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这个活动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有一种体验和感受,讨论交流要有一定的开放度。


1:本节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的方法
地理统计图表是依据地理数据绘制而成的,它能形象直观地表达地理数据的含义和价值。地理统计图表有柱状图、曲线图、折线图和扇形图等几种。柱状图的绘制方法是:(1)绘制横坐标和纵坐标。(2)横坐标一般表示地理事物的时间或空间状况;纵坐标一般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变化。横纵坐标必须要有数量单位和时间单位。(3)柱状宽度相等。(4)每根柱所反映的地理数量必须准确。   
绘制曲线图和折线图与绘制柱状图的方法是一样的,也要有横纵坐标,所不同的是以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地理事物数量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如以下三幅图,图一表示了1949年以前我国人口增长缓慢,建国后,人口增长迅速;图二反映了1990年和1993年该地年降水量丰富,达2000毫米以上,1991年和1992年则是降水较少的年份;图三清楚地告诉我们,世界上海水最咸的区域是在20°~30°的纬度地带,然后往赤道海区和高纬度海区海水慢慢变得较淡了。

评论Comment

↓↓↓↓
取消留言

公告Notice

欢迎加入谷歌blogger交流群:125691905 设计:臧超 by臧超地理工作室 Github代码 本站开源 网站大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臧超地理频道 | Powered by Blogger Design by ronangelo | Blogger Theme by NewBloggerThemes.com
Theme:http://newbloggerthemes.com/frontier-blogger-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