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获取地理图表信息能力的途径
在高三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策略、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像的能力,同时形成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1、要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读图技能。读图要注意地图的名称、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以此确定图的类型、地域范围等。对地理图像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观
察,善于多角度地对图像进行有效分析,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积极的思维,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来龙去脉,达到准确理解图像内涵的目的。使学生养成用图习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读图一般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1)识别图像类型,明确读图目的;
(2)认别图例,了解方向和比例;
(3)认真读图,弄清问题;
(4)自我检查,相互交流读图结果;
(5)师生讨论得出结论。
2、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掌握各类地图的解读方法和技巧。地理高考题中图像的类型多种多样,有分布图、等值线图、地形图、景观图、数据统计图以及各类地理示意图等,所以针对其不同的类型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巧,作出相应判断和解析。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并熟练掌握各类地图的解读方法和技巧。例如等值线图的解读需注意区域底图和等值线的结合。区域底图分析主要提取区域空间位置信息、区域自然及人文特点等,用于综合分析等值线分布原因和区域差异。分析等值线本身,主要还是关注等值线的数值特点(如数值大小、数值递变规律、极值位置)和线的特点(如走向、凹凸方向、弯曲情况、疏密差异、局部闭合)。学会运用等值线的一般规律协助分析:
(1)布线原则——同一幅图上,相邻两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差为 0 或相差一个等值距;等值距全图一致;
(2)数值大小判断原则——“同线等值”;弯曲区域数值判读:“凸向高值为低值,凸向低值为高值”;局部闭合区域数值判断:“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3)熟练掌握各种等值线模式图,如山脊、山谷、山顶、鞍部、陡崖、峡谷、平原、盆地、山地、河谷、高原、高压脊、低压槽等的图形。
3、要利用“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能力。因为地理事物及各种地理要素常常结合在一起,相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这些联系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因此,高三教学中,教师要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综合,使学生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每一幅图都提出“是什么?”、“在哪里?”,直至解决“为什么?”,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程度
4、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对同一幅图还可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例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若从生态系统组成角度来看,图中四个方框分别表示哪一部分;若是从地壳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图中四个方框分别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中的哪一个;若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则又是表示海水、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中的哪一个方面。这样,经常性进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将大有好处。多图并用,就是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同时用几幅图来综合说明、比较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地图册,加强地理知识的联系与延伸,建立思维线索,引导学生将密切相关的、同一区域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对地理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引申迁移,寻找问题中的潜隐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例如讲解的问题较复杂,可用几张内容单一的地图,一一观察后再逐次叠加综合,以判断不同地理事物的关系,这在教学中可以更广泛地加以运用。总之,高三地理教学中应注意多渠道地进行地图教学,注意图的变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地图意识及思维能力。
5、要注意图像系统的整体性、规律性、特殊性,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地图反映的是众多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相对位置、空间结构等。有时需要将其中某些组成部分分割开来,以突出某一空间或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在读图时要求学生不能只了解一幅图的概貌,还必须对图中局部地区、个别事物有所认识、分析和了解。如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中,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中美地峡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都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的特殊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