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些从农村出生,与农村有一些联系的,肯定有一些"农村情结"。我觉得,人都是这样,只要有一点责任感,面对你的生活环境,你肯定会思考很多问题。我们那个地方也是外出务工人员很多的地方。另外,我们长期做教学研究,都是跟农村有关的问题。很自然就会想到,留守群体这些人到底是怎么生活的。
我经常发现,农户家有一个孩子,有一个妈妈,有一个老人。你问孩子家里有几口人,孩子就会说三口人,一个妈妈,两个孩子。你再问爸爸呢,他一般会告诉你,爸爸外出打工去了。我到绝大多数农户家访问,都会面对人口流动和家庭不完整现象。中国人是把家庭当做一个中心的,这样的一个家庭不完整现象,会遇到什么问题?
从那时甚至更早,我们就想到,青壮年男性从农村流动以后,对于农村留下的人会有什么影响?这样的问题在我们过去多年的农村调查中反复出现。我回家的时候也经常听到有人说,父亲不在家,孩子不好管等等问题。这些问题时刻围绕着我们所有到农村做实地研究的人员。我们就想探索一下,父母外出,到底对留守儿童会造成什么影响,所以做了留守儿童研究。
我们发现,父亲外出不仅对儿童有影响———妇女因此在家要面对所有的劳动,还有孩子的教育和老人的照顾等等问题。另外,受到影响的还有老人。中国现在主要是家庭养老,结果到老年以后,孩子出去了。过去我还经常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中国农村将来到底有什么出路?举一个例子,一个家庭为了培养孩子倾其所有,孩子要么上了大学,要么出去打工。上大学的,将来就不回农村了;外出打工的,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和所有的,都贡献给了城市。一旦等到他身体不行,或者生病了,需要投入的时候,又回到了农村,又把孩子培养大,输送到城市。老人也是一样,年轻的时候把孩子培养大,然后孩子走了,等到他老的时候应该享受绕膝承欢的天伦之乐,结果要经历一个再抚养———抚养孙子。中国的农村就是这么一个重复的过程。咱们说城市反哺农村,这个思想挺好的,但是,现在还是农村在支持着城市。
在农村,留守的主要有儿童、妇女、老人三大群体,这是伴随着我们改革开放30年而产生的特殊现象。改革开放30年,就是人口流动的30年。过去,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城市中的人,以及农民在城市中的权利保障等问题。